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30091
大小:45.2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1-25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1.概念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2.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
2、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二)环境1.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部动力)(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三)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
3、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一)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概念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2.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内部动力)中学教学一.教学
4、原则*口诀:冯巩找阴(因)凉(量),寻(循)思理直发。(一)直观性教学原则1.基本涵义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多种感官、感性认识)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其意义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2.名言(1)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缪(1)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2)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1.种类(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
5、直观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一)启发性原则1.基本涵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2.名言(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苏格拉底:产婆术(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一)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1.基本涵义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学科+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2.名言(1)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2)孟子:盈科而后进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教学要有系统性(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二)巩固性教学原则1.基本涵义指在教
7、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和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及时复习)2.名言(1)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2)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学会学懂,才有可能获得巩固的良好效果。(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教师应该利用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组织安排巩固,提高巩固的效率。(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各种书面作业,还要善于利用调查、制作、实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