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24773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25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衔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中的一句,在这里把它化用而来,引申开去——前一句是指语文学习的成绩、能力和深度,后一句则是指语文学习的方法。即要想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清如许”的好成绩,必须有来自于“活水”的“源头”——好的学习方法。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感到困惑,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必要在高中开学第一课上讲清高中语文的
2、特点和高中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借以廓清学生的迷惑,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1.从教材上看,中学语文教材,在基础知识方面总体安排两个轮回。语音、字形、词语、语法、修辞、标点、各种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进行第一轮训练;到高中阶段的第二轮,基础知识增加得并不多,但知识面宽,容量大,综合性强了,难度加大了,重点应放在如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能力的培养上。 2.从课时上看,另外,高中语文教学课时少了
3、,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讲重点、教方法,作业少,学生如果还像初中时那样习惯于依赖老师,盲目等待,不能学会自学,不去主动查资料,求方法,变思路,势必就会形成心理上的落差和成绩的下降。 3.从考试上看,高中语文试题一般分为基础、阅读、应用、写作四个方面,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语文考试也从水平考试向能力考试过渡。 二、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不少同学升入高中后,总觉得在语文学习上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跳跃,面对注重能力的新题型,茫然不知所措,成绩在下降,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如能适时
4、调整心态,扎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就能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 (一)调整“角色”位置,具备“角色”意识 初中阶段是语文学习知识积累的阶段,同学们学习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这就为高中理解运用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升入高中,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一个高中生了,我要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升学和事业目标联系起来。面对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形势,面对高考“3+X”模式对语文能
5、力要求的重视,要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素质,就必须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及时具备角色意识,调整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克服学习的依赖性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就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举例:怀念初中生活,与初中同学来往过密,不肯融于新的集体,体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还是按照初中的学习方式,被动学习,以完成作业为主,缺乏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精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为数不少。 (二)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在基础知识方面总体安排两个轮回。
6、语音、字形、词语、语法、修辞、标点、各种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进行第一轮训练;到高中阶段的第二轮,基础知识增加得并不多,但知识面宽,容量大,综合性强了,难度加大了,重点应放在如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能力的培养上。另外,高中语文教学课时少了,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讲重点、教方法,学生如果还像初中时那样习惯于依赖老师,盲目等待,不能学会自学,不去主动查资料,求方法,变思路,势必就会形成心理上的落差和成绩的下降。 我们要利用升入高中上进心强的有利时机
7、,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根据老师具体指导的路径,学会自己去走。一是自己提前预习课文。如自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找到重点,提出疑难,根据课前的“学习重点”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进行思考。要养成好的习惯,不翻字典不看书,不动笔墨不看书。二是自己主动去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对每篇课文中涉及的有关字词句式、语法修辞,要注意有心积累,存心记忆,用心感悟。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必有收获。三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以及老师提出的要点,自己试着分析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欣
8、赏文章的行文构思,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意到。四是练习,特别是思考性较强的练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可运用比较异同或归类整理的方式学会独立作业,不断提高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五是在此基础上,还应主动涉猎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来拓宽阅读量,扩展知识内容,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就应该主动再去涉猎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绿》《春》《匆匆》等,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点代面,触类旁通,广泛涉猎,拓宽阅读。 就这样,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