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

ID:59823978

大小:1.0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11-24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1页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2页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3页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4页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教学文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融合区邻近节段病变ASD包括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椎管狭窄以及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突出、退行性侧凸和相邻节段压缩骨折。融合区邻近节段病变最早关于ASD的报道是1956年Anderson关于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滑脱的病例报道,但仅作为个案报道。1963年Harris等注意到6例继发性滑脱病例均于脊柱融合术后发生。1988年Louw等报道了前方脊柱融合后的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机制目前,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椎体融合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变化是导致本病

2、的重要原因。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机制脊柱融合术后,脊柱运动学及运动力学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其上两端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增大,椎间盘和关节突产生应力集中,关节突负荷加大,椎间盘压增高,该部分的分离倾向和不稳定性增加,这些改变都可以造成术后ASD的发生或加剧术前的退变。邻近节段运动力学改变的影响从应力改变来讲,以融合区近端邻近椎间盘的力学改变为主。邻近节段运动力学改变的影响Cunninghan等对11具人体腰骶段标本进行了研究,应用特制的探针测试L2/3(近端)、L3/4(手术融合节段)、L4/5(远端)在不同状态下的椎间压力。发现内固定后

3、路融合术后,融合区近端邻近椎间盘内压力增加45%以上。邻近节段运动力学改变的影响Pellise等对62例患者212个未融合节段的椎间盘高度进行了放射学评估,结果显示在融合节段下方的所有未融合节段未发现任何改变,所有融合节段上方的未融合节段的椎间盘高度明显丢失,且与距离融合节段的远近密切相关。邻近节段运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椎间盘内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或加速椎间盘退变,上述这些结果提示融合椎体的上位节段较下位节段更易出现退变。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尤其是小关节的压力增加。这也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的因素之一。邻近节段运动力学改变的影响Goto等通过建立L

4、1-L5有限元模型,对正常组和后路椎间融合(PLIF)模型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融合后邻近节段终板Vonmises应力明显增加,在屈曲压缩载荷下,PLIF模型组增加117%;融合后邻近节段纤维环屈曲应力增加,在屈曲压缩载荷下,PLIF模型组增加209%.并认为融合后邻近节段终板和纤维环的应力增加超出了生理的力学范围而导致退变。GotoK,tajimaN,ChoseE,etal.Effectsoflumbarspinalfusionontheotherlumbarintervertebrallevels(threedimensionalf

5、initeelementanalysis)[J].J.OrthopSci,2003,8(4):577—584.邻近节段运动学变化的影响脊柱融合术后,在融合节段内,刚度增加,活动幅度明显下降或消失,而脊柱节段活动度将发生重分配,融合节段的活动度会转移到剩余的运动节段,这将导致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增加及运动方式的异常。邻近节段运动学变化的影响Chow等发现,椎体融合后相邻节段的运动模式发生变化,后方融合其旋转中心向后上方移动,而在前方融合时,旋转中心向上方、有时稍向前方移动;后路固定融合后,由于固定区域的刚度增加以及旋转中心的移位,使邻近关节

6、突关节的应力明显增加。邻近节段运动学变化的影响Molz等认为内固定融合术后,脊柱为获得同样的活动范围(ROM)需要增加力矩,而增加的力矩导致各活动节段活动度增大,这种变化导致所有活动节段都有退变倾向。如果增加的负荷和活动度超过脊柱结构的生理限制,累积的破坏就会出现,表现为韧带松弛、间盘退变、骨赘形成等,这些变化将可能成为未融合节段退变的主要因素。邻近节段运动学变化的影响融合后上下邻近节段的伸屈和侧弯运动范围增加,但总节段的运动范围(固定节段加邻近节段)却减少,固定节段丢失的运动范围不能由邻近节段完全代偿,邻近节段在超负荷应力下,反复作

7、用,易敛退变。总之,脊柱融合特别足坚强内固定后。融合节段更加僵直和相邻节段局部旋转中心的后移,使得相邻节段的压力集中更为增加,长时间的力学变化导致了退变。尽管不同的学者研究结果报道不一,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和随访时间的差异相关。生物力学在AS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因此,可以肯定的是ASD的发生是生理性退变与生物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需进一步研究。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因素1、个体因素年龄和骨质疏松的影响术前腰椎间盘状况的影响2、内固定应用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损伤3、融合节段的多少4、融合

8、术式的影响5、继发矢状位平衡异常个体因素-年龄和骨质疏松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年龄成正相关。因为老年人椎间盘中蛋白聚糖和水的含量下降,轴向负荷由椎间盘传导至小关节,使小关节负荷增加,稳定性受破坏的风险增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