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

ID:59816685

大小:776.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11-25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_第1页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_第2页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_第3页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_第4页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教学提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诗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1.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深层意义(如比喻、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2.分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倾向。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整体阅读。4.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生活。1.抓意象;(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2.抓关键;(重点词句)3.辨倾向;(情感)4.理关系;5.查原因;(由关系来看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6.联生活。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

2、目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1.抓意象:2.抓关键:3.辨倾向:4.理关系:审题立意镜子“照了一辈子人”、“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就是”、“才”似乎还有赞镜子无私奉献之意,如红烛如春蚕。关联词,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审题立意5.查原因:6.联生活: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

3、只能知人,不能知己。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  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2、  以人为镜,看清自己3、  诤友——生活中的明镜4、  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5、  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6、  以史为镜,看清自己7、  反观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8、  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偏离材料的立意:1、人生只为付出2、在默默无闻中成就

4、伟大3、作一面干净的镜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土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土壤的功用是无比崇高的。而尘埃,却只能污染空气。两者都由土而来,价值却全然不同。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你思考过它们的原因吗?请以“土壤和尘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1.抓意象:“土”及其两种不同的形态2.抓关键:“附着”、“沉浮”、“土壤”、“尘埃”3.辨倾向:“土”成为“土壤”,令人尊敬;“土”成为“尘埃”,令人鄙夷。4.理关系:两者都由土而来,价值

5、却全然不同。审题立意5.查原因:“土壤”在脚步车轮之下,在草木果蔬稻麦之下。没有了土壤,也就没有了脚步车轮,没有了草木果蔬稻麦。是对人的贡献!6.联生活:土的价值如此,人的价值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身居高位,脱离群众,自以为高人一等,到头来变成一文不值的“尘埃”;相反,有的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实实在在的事,献身于事业,献身于大众,终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审题立意也可换一种思路:“位置”互移。许多人在处于一介平民的时候,尚能做些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一旦得势,权高位重,就会轻飘飘起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最后走上人生歧途,上演人生悲剧

6、。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错觉  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限用议论文。  ③不少于800字。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

7、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

8、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