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166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对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对照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02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4天、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观察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进行治疗,10mg/次;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20mg/次
2、。两组患者均每天服用相应药物1次,服药时间为早餐前半小时左右,8周为一个疗程。1.3评分标准6(1)症状评分:评分项目包括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烧灼痛、吞咽困难等各种症状,症状计分与症状频度计分的总合构成每种症状评分。症状计分为0~3分,其中无症状存在为0分;有症状存在但是较为轻微,对于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为1分;有症状存在且较为明显,对于生活和工作有轻度的影响为2分;有症状存在且较为严重,对于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使用药物对其进行控制为3分。症状频度计分为0~4分,其中没有发作为0分;每周发作1天为1分;发作较多,每周发作2~3天为2分;发作
3、次数较为频繁,每周发作4~5天为3分;发作非常的频繁,几乎每天都发作为4分。(2)胃镜诊断分级分为0~3级,胃镜诊断正常但可有组织学改变为0级;有发红、糜烂现象并且呈现点状或者条状,不存在融合现象为1级;有条状发红、糜烂现象并且呈现条状,存在融合现象,不呈现全周性为2级;具有大范围的病变,有发红、糜烂融合等现象存在并且呈现全周性,或存在溃疡为3级[1]。1.4治疗效果评定(1)临床症状总体治疗效果的评定共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为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完全缓解,积分为0分;显效为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明显缓解,积分下降程度不低于2/3;有效
4、为临床症状治疗后缓解,部分消失,积分下降程度介于1/3~2/3之间;无效为临床症状治疗后没有明显变化,积分下降程度在1/3以下。(2)胃镜下总体治疗效果的评定共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为胃镜积分与0分相接近;显效、有效、无效的判定标准分别为胃镜积分下降2分、1分、不下降或升高程度大于1分。61.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的不同时间点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间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其进行检验,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4天、第28天
5、与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改善率明显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共有7例,发生率为13.73%,分别表现为头痛、头晕、AST/ALT比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共有11例,发生率为21.57%,分别表现为呕吐、腹泻及AST/ALT比值不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对于研究进展没有影响。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6、6GERD治疗的首要的目的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的发作次数显著降低[3]。虽然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第一代PPI制剂治疗GER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该类药物也具有相对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该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在不同患者体内具有较大的个体化差异;其次,要想较好的发挥药物的最大抑酸作用必须2次甚至多次给药才能达到目的,即使每天2次的用药频率夜间酸反跳也可能出现[4]。雷贝拉唑可在胃壁细胞表面附着通过对H+/K+-ATP酶活性进行抑制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雷贝拉唑药理性质较为独特:①pKa值在PPI制剂中
7、最高,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比较,雷贝拉唑的抑酸作用具有较短的起效时间[5];②该药可以较长时间地发挥抑酸作用,与其他PPI制剂比较,雷贝拉唑夜间具有较强的抑酸作用,所以胃酸pH>3的时间得到显著延长,既减少药物用量,也使患者服药频率得到降低;③雷贝拉唑在体内清除并不完全依赖细胞内CYP450同工酶系统代谢,这样其代谢强弱对于药物的清除率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药物使用范围较广[6];④6雷贝拉唑的代谢主要通过非酶途径,导致与其他药物之间具有较少的相互作用,具有更高的使用安全性。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多采用对胃灼热及
8、反酸等症状进行评分以及胃镜下征象的改善程度进行观察[7]。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