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分解知识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分解目的: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瑞吉氏染色方法,观察正常白细胞形态。染色原理:根据不同种类细胞及细胞的不同成分,对酸性及碱性染料结合能力不同,而使各种细胞呈现各自的特点。器材:载玻片、推片、染架、吸耳球、显微镜、微量吸管、拭镜纸。试剂:瑞吉氏染液、磷酸盐缓冲液、香柏油、乙醇-乙醚溶液。标本:抗凝血。左手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片,将推片置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滴沿推片边缘展开成线状。1.血涂片制备血液充分抗凝。微量吸管虹吸取血7-8μl,置血滴于载玻片一端。推片与载片呈30°~40°角,向另一端匀速地推出。血涂片制备血涂片
2、制备推片载玻片血液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头体尾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部写上姓名和编号李四B1232.血涂片染色再加瑞氏染色Ⅱ液5-8滴,Ⅰ液和Ⅱ液充分混匀静置5分钟直接在无血膜处流水冲洗3-5分钟血涂片干燥后用油镜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李四123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5-8滴覆盖整个血膜1分钟1.玻片清洗: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清洗液或10%盐酸浸泡24h,然后再彻底清洗。用过的玻片可放入适量肥皂水煮沸20min,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自来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h
3、,然后擦干或烤干备用。2.使用玻片: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注意事项玻片3.良好的血涂片,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滴越大,角度越大,速度越大,血膜越厚。4.血涂片干透后方可染色,否则染色过程中血膜容易脱落。血涂片制好后最好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细胞溶解和发生退行性变。注意事项推片5.H+影响细胞染色,配制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近中性水冲洗,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越淡、室
4、温越低、细胞越多,染色时间越长或适当增加染液量。7.染液不可过少,以防蒸发干燥染料沉着于血涂片上难冲洗干净。流水冲去染液,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沉着于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宜过久,以防脱色。注意事项染色3.血涂片的观察低倍镜观察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2.细胞分布情况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李四123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正常细胞形态胞体:圆形,直径10-15μm。胞核:核形不一,呈S形、U形等,核凹陷程度大于核直径的1/2,核最窄径大于最
5、宽径的1/3。核色质粗糙成块。胞浆:胞质量丰富,充满浅红色中性颗粒。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2-5叶。直径10-12μm。嗜酸性粒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桔红色。直径10-15μm。嗜碱性粒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μm。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μm。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大
6、小相似,圆形,核致密,染成深紫色。周围细胞质嗜碱性,染成淡蓝。大淋巴细胞:较大,核圆形。直径6-8μm。细胞形态胞质着色胞质内颗粒细胞核型中性杆圆形粉红色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杆状中性叶圆形粉红色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2-5叶嗜酸圆形不清粗大整齐均匀橘黄色2叶眼镜形嗜碱圆形不清量少排列紊乱不均紫黑色覆盖核上核形不清单核圆椭圆灰蓝色细小尘土样紫红色肾型马蹄形淋巴圆椭圆透明淡蓝色多无大细胞可有少量圆椭圆肾形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μm。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一般呈圆形,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有质
7、膜。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无功能的细胞碎片。1.本次实验的关键环节是什么?2.同一标本不同组分类是否一致,原因分析。3.5种白细胞形态绘图。分析讨论Thankyouforyourattention!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