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32800
大小:85.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20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型新授课1.要求学生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教学目标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3.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涵和证明。教学方法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方方正正的纸拿出1.在老师指导下按要求动手折纸,观察、猜来,按照下图
2、的样子进行对折,并比较对折之后的折痕EB和E’B、FB和F’B关系。的测两条折痕即所折出来的两个三角形两组边的关系。2.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猜测的结果是什2.知道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有了进一步怎么,肯定他们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思考使之更加完善的动力。在老师的问题样一个结论是比较直观和明显的,我们可中,知道在数学中,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需以说出两组边分别是相等的,但是,我们要理性的证明,加强了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意可以用观察说服别人吗?识。3.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思考如何把猜想3.按照要求写出已知求证,明确题意,积极变成事实。学生可以讨
3、论交流不同的方法。思考命题的证法,与同学讨论交流思路,在交提示学生在证明之前,要把文字语言变成流中既学到别的同学的证法,又对自己的证法数学语言,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4.两位同学道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继续没4.选取证明完成地较好和较差的两位同学有完成的证明。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证明,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5.针对老师的讲解,改进自己证明不严谨和5.针对两位同学的板书讲解证法,规范学表述不规范的地方,进一步培养自己监控自己生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意识。6.从证明中跳出来思考命题的几何意义,结6.提升学生
4、的几何认识:由证明过程可以合长度和距离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两条边对应看出,两段分相等,那么个事的几何意是什么呢?7.学生出段垂直平分的性定理,而告学生:命中段垂直平分上的任一点到段两个端点的距离都相等,但是在明程中,我只是随机地了几种情况来明,并不影响命的正确性,因我所的点是任意的。借此向学生渗透等价的性与取的代表无关的思想。二、到一条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条段的垂直平分上1.引学生回第二学的关于互逆命和互逆定理的知,学生出自己收集的数学上的互逆命和互逆定理。2.把学生的答案分成两:一是“如果⋯那么⋯”形式的,一是非“如果⋯那么⋯”形式的
5、。于的情形,不予以多,于非“如果⋯那么⋯”形式的命,要求出互逆命的学生跟同学清楚他是怎么想的。3.和完善学生的言,运用化的思想,学生先找到原命的条件和,把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写出它的逆命,最后再命的形式行整理。4.体化的用,帮助学生把原命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由学生写出它的“如果⋯那么⋯”形式的逆命,引学生把如果⋯那么⋯”的逆命二步化(指表述形式)。5.学生比原命画出形、写出已知和求并明逆定理,解几何意。6.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用段的垂直平分的例子,学生体会个定理的用,在体会中加深理解。三、用尺作段的垂直平分相等
6、意味着段垂直平分上的点到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7.思考段垂直平分性定理,听老的分析,一方面性的几何意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行明的思想方法有所体会。1.回起在学互逆命和互逆定理做的游,比容易浮出了关于互逆命和互逆定理的知。想自己收集到的互逆命和互逆定理,回答老。2.于自己或同学出的互逆命都能理解,部分学生不太会找非“如果⋯那么⋯”形式命的逆命,真听言的同学的分析;而言的同学在“教”的位置,比有成就感,会更加要求自己学好数学。3.体会把或没有解决的化的或已解决的的数学思方法。4.真听,极思考,体会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知道
7、用此方法可以找非“如果⋯那么⋯”形式命的逆命,并操作步有所了解。同,也段垂直平分定理的逆定理更清楚了。5.因有原命的,比利地完成老的要求。6.下老布置的任,知道自己所学地数学知是有用的,有一个极的学度。1.非常有趣地看那些史名,感受到数学的美,激起学生想要好好学数学而悟数学美、造数学美的欲望。2.有趣味地听,数学史很感趣,知道了几何学上的三大,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所要学的西是有用的,从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学。3.由于被激起了学的情和欲望,以极1.用投影仪展示历史上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的美妙的图形,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数学的美的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引
8、发学生的求知欲。2.给学生讲解与作图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如几何三大难题等,讲述作图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3.趁热打铁,让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