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题后的反思t.pdf

关于解题后的反思t.pdf

ID:59670461

大小:8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13

关于解题后的反思t.pdf_第1页
关于解题后的反思t.pdf_第2页
关于解题后的反思t.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解题后的反思t.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解题后的反思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曾经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话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而解题是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解题后如能及时总结反思,不仅可以加深对解题过程和结论的认识,而且能从反思中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巩固和扩大知识面,发展潜能,同时解题能力也能得到升华.那么,解题后怎样去进行反思呢?1.反思解题结果的正误,训练思维的严谨性教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后,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题目:关于x的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

2、≤-94B.k≥-94且k≠0C.k≥-94D.k>-94且k≠0错解:B.分析:上述错解在于学生的思维定势,看到方程联想到的是刚学的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正解:C.反思:题目看似很简单,但多数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分析方程隐藏含义,它可以是一元一次方程,也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本题概念含糊不清是思维不严谨的体现,也是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学生解题之后,应认真检查解题过程,推敲涉及的概念及公式是否准确,所作判断依据如何,考虑问题是否全面⋯⋯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理解双基,而且有利于思维严谨性的培养.2.反思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少习题,可有多种解法,因而解完一道题后,

3、应周密地反思是否还有别的求解途径,以求最简捷的解法。这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生的视野,也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例如:(人教版初中代数第三册第125页第5题)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上三个点的坐标(-1,0)、(3,0)、(1,-5)写出函数解析式.常规解法:设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由于抛物线过点(-1,0)、(3,0)、(1,-5),将三点坐标分别代入所设解析式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即可.反思1:因为点(-1,0)、(3,0)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所以也可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x-3),由于图像过点(1,

4、-5),代入即可求出a.反思2:因为点(-1,0)、(3,0)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点(1,-5)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故可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2-5,又因为过点(-1,0),代入即可求出a.一题多解主要考查学生横向发散思维能力,它的主要特点是多渠道、多途径去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并拓宽思路,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使所学知识连成片,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3.反思解题规律,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有些学生在

5、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一讲就懂,一点就通,自己做就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不会扩展思路,寻找解题规律.因此学生在做了大量的习题后,需对题型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所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解题规律,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例如做了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习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多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般解题思路:(1)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先提公因式;(2)若多项式是二项式,考虑平方差、立方和或立方差公式分解;(3)若多项式是三项式,考虑完全平方公式或十字相乘法去分解;(4)若多项式是

6、四项或以上,考虑分组分解法分解;(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学生在经过这样的整理归纳以后,再碰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题速度和学习效率.4.反思题目的变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当一道数学题解完以后,如果进一步深入分析题目的条件和内涵,探求什么性质不变,掌握其本质特点,我们就可以将已知的具体题目进行推广,善于进行推广所获得的就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例:△ABC中,∠A=50°,∠B,∠C的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BPC的度数.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

7、质不难求出,∠BPC=115反思1:如果把题目中∠B,∠C的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改为∠B的内角平分线和∠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其它条件不变,求∠BPC的度数.分析:此时应考虑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角平分线性质去求解,可得∠BPC=25°.反思2:如果把题目中∠B,∠C的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改为∠B的外角平分线和∠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其它条件不变,求∠BPC的度数.分析:此时应考虑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