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

ID:59583825

大小:29.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3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_第1页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_第2页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_第3页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4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5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6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7.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9.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

2、状纤维。10.皮脂腺是一种可以产生脂质的器官,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11Pacinian小体感受压力;Meissner小体感受触觉12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13.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

3、的维生素有VADEK16.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19.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斑片直径>1cm。出血斑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为瘀斑21.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

4、、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为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为丘脓疱疹。22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23.水疱为局限性的,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为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为血疱。24.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2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26.角质促成剂的作用: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收缩血管,减轻渗出和浸润。27.角质剥脱剂的作用:使过度

5、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弛脱落。28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洗剂:也称震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不相溶。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29.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H1受体拮抗剂: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分为两代,第一代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好多并发症。第二代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副作用少,运用广泛。H2受体拮抗剂: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西咪替丁,雷尼替丁)30.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3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①足量开始②逐渐减量③减量过程中如出现反跳现象,应加大剂量④长期

6、用药患者应寻找最合适最小维持量。32.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①升高血糖,降低白蛋白,脂质重分布,保钠排钾,②消化道溃疡,满月脸,痤疮加重感染③停药后,出现肾上腺素危象。33.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34.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35.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37.带状疱疹的治疗:⒈系统药物治疗①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②镇静止痛(消炎痛,阿米替林)③糖皮质激素(泼尼松)⒉外用药物①

7、外用药(干燥、消炎为主,疱未破时用炉甘石洗剂,破溃时用新霉素软膏)②眼部处理。(外用阿昔洛韦滴眼液)3.物理疗法(如紫外线,红外线)38.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粘膜所导致的良性赘生物。39.扁平疣: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由HPV-3所致,好发于颜面部、手背及前臂。40.Koebner现象:即自体接种反应,搔抓后皮损呈串珠状排列。41.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累及儿童、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