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22124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06
《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设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中学彭学斌教材依据:山东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九课项目一:《民族精神耀中华》。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为指导,依据2011年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通过情境导课、目标教学、先学后教、讨论辩论及多媒体展示,力求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轻松和谐、互动探究的氛围中突出重点难点、引入时事热点、培养学科素养,实现三维目标。2、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坚持可接受性原则、实施可接受性教学”,“采取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的执教理念;“百科之魂”的地位和“启智铸魂”的功能的学科特点;师生互动、生成
2、拓展的多边活动。3、教材分析:《民族精神耀中华》是山东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中的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第一个项目。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此节内容属于国情教育和道德教育双重范畴,分“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两个层次,主要介绍我国民族精神的的形成和伟大作用,目的是教育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感知其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民族精神:中华民
3、族的精神支撑”是教学的重点,因为了解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相辅相成的,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使其内涵更丰富、更深刻。难点则是与此相应的两个课本材料问题的讨论、辩论活动的组织。4、学情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古代灿烂文明,丰富和发展于近代和现代。初三毕业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具有比较满意的水平,但是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具有初三学生应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甚至有些还不及低年级学生。心理和思想及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各显秋色:有不少学生心智不全、思想单纯,
4、受到当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诱惑,加之有些家长不负责任的言行以及一些网路、图书、光碟等的影响,使得一些本来对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就了解甚少或淡漠的学生,就变得更加无知和愚昧了,不知民族精神为何物、有何作用,有的不能将民族精神与载人航天、北京奥运、抗震救灾等鲜活时事结合起来,认为民族精神已过时;有的空有爱国热情,在行动上却不知如何做才是真正地爱国、才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愚蠢之事。平时更习惯于听讲、勾画、背记等接受式学习,而“缄默使人愚钝,争论使人聪慧”。鉴于此,很有必要借本节教学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5、族精神的教育,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思品课程的宗旨,更是国家的需要。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对应课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讨论、辩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导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小结练习等环节过程,体会依标务本、目标教学、先学后教、情景教学、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学会
6、题目入手、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讨论辩论等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教学重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从历史和现实两角度的引导理解。教学难点:讨论、辩论活动的组织及新时期、“地球村”时代仍需要民族精神的的引导和理解。教法选择:依标务本、目标教学、先学后教、情景教学、讨论辩论等。学法指导:题目入手,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讨论辩论等。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与民族精神有关的名言、事件、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学习预案。2、学生搜集与民族精神有关的名言警句、典型事件和歌曲名称及文明古
7、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思考并回答:那句歌词最能打动你?你有何深刻感受?(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多么令人振奋的歌词、多么令人鼓舞的旋律!“爱我中华,中华英姿勃发;爱我中华,建设我们国家”,要建设我们的国家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耀中华(板书课题)二、多媒体展示课标学标,指出方法要求。学习目标: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讨论、辩论的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三、自主探究,走进文本(一)自主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