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

ID:5950496

大小:8.57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7-11-14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_第1页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_第2页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_第3页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_第4页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质_燃烧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质燃烧技术研究与进展陈汉平2008.6.19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汉平博士教授博导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编:430074电话:027-87542417-8305,87544779-8305(O),87544640(H)手机:13098814658传真:027-87545526电邮:hp.chen@163.com,http://nlcc.hust.edu.cn,energy.hust.edu.cn主要内容1.背景2.生物质燃烧特性3.生物质燃烧技术概况4.存在的

2、问题及解决方法5.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工作6.建议与展望——《BP世界能源统计2006》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15年、天然气仅可供生产30年、煤炭81年世界中国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背景海平面上涨冰川消融背景背景生物质资源现状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产业仍未形成!农业秸秆总量6.5亿吨,其中50%可作开发利用,约2.1亿吨标准煤林业及木材加工废弃物约2.7亿吨,30%可开发利用,约0.5

3、亿吨标准煤畜禽粪便及污水资源可转化沼气约1.0亿吨标准煤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1.55亿吨,可用量约0.25亿吨标准煤我国生物质可用资源量约4.0亿吨标煤背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地域图景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情况统计图(2005)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图(2005)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背景我国林业资源面积情况统计图(2006)生物质以农业废弃物为主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地域图景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背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重点领域和总体布局表注:表格由《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整理而成背景背景生物质燃烧技术——最

4、成熟、最简便可行的方式之一24.423.190.510.992.6465.6565.137.8519.028.00无烟煤24.307.160.460.933.8157.4231.3038.4821.378.85烟煤13.6737.310.060.706.1538.0914.5467.7713.564.13稻草15.4137.850.000.076.7445.7615.8274.63.476.11松木屑16.2834.040.122.246.5443.5317.9968.484.698.84花生壳13.3835.360.0

5、91.775.4335.3425.1051.9816.926.00稻壳15.5052.820.261.183.2742.4716.3068.097.098.52玉米杆18.4035.470.001.207.5044.9016.8973.003.186.93棉花秆15.8340.720.080.285.2444.6516.6572.481.859.02麦秆OSNHCFCVAW低位热值/MJ·kg-1元素组成/%工业分析/%燃料种类典型生物质与煤的常规分析(ad)采用煤的测试标准,需调整生物质燃烧特性试样K2ONa2OAl2

6、O3Fe2O3CaOMgOTiO2SiO2木屑10.451.504.971.2117.544.910.7752.66花生16.841.716.784.6610.786.321.3549.61谷壳3.500.051.232.461.570.760.7883.15稻秸15.581.400.765.638.333.901.6555.39试样K2ONa2OAl2O3Fe2O3CaOMgOTiO2SiO2木屑9.550.335.071.6819.207.620.2251.28花生9.180.209.675.959.845.660.

7、6252.34谷壳4.850.080.482.361.643.540.0975.72稻秸12.420.211.853.826.263.240.2662.27ASTM方法下生物质的灰成分分析(%)GB方法下生物质的灰成分分析(%)生物质燃烧特性玉米秆空气气氛失重曲线某贫煤空气气氛失重曲线生物质燃烧特性在100℃左右均有一个水分的析出峰,且玉米秆的挥发分开始析出温度和析出峰值温度都远低于煤。生物质燃烧过程特点:三个阶段:1)预热干燥;2)挥发分的析出、燃烧与焦炭形成;3)残余焦炭燃烧。含水量高且多变,热值低,炉前热值变化快,

8、燃烧组织困难;密度小,空隙率高,结构松散,迎风面积大,悬浮燃烧比例大;挥发分高,且析出温度低、析出过程迅速,燃烧组织需与之适应;着火容易,燃尽困难;碱金属和氯腐蚀问题突出燃烧设备的设计与运行方式的选择须从其燃烧特性出发!生物质燃烧特性层燃技术链条炉和往复推饲炉排炉结构简单,原料预处理容易,投资和操作成本低炉膛高温难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