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

ID:5950359

大小:4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29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_第1页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_第2页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_第3页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_第4页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探究  摘要: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关键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微利上市公司中图分

2、类号:F832.5;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3)12-0023-06一、引言18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特设计,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显著的“微利现象”。1998—2009年ROE处于[0,1%]区间(微利区间)的上市公司数量共有97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5.78%,而ROE处于[-1%,0)区间的(微亏区间)上市公司却不到30家,所占比例仅为0.13%。在2001—2003年,平均有65%的亏损公司在阈值0点处进行了盈余管理并达到了避免报告亏损的目的(吴联生,2005)[1]。那么,这些公司采用了哪些

3、盈余管理方式,各种盈余管理方式的采用程度如何,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鲜有研究。许多研究验证了我国微利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胡玮瑛等,2003[2];周晓苏,2004[3];干胜道等,2006[4]),也有研究发现微利公司存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张俊瑞等,2008[5];朱朝晖,丛丽莉,2011[6])。但是,以上研究都是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的单独检验,并没有将这两类盈余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微利公司是否同时存在两类盈余管理方式以及两类盈余管理方式采用的程度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目前研究还没有涉及,而对此研究将

4、有助于深入了解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监管者识别和防范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研究微利公司是否同时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以及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采用程度。二、文献回顾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Healy&18Wahlen,1999)[7]。从盈余管理的实现方式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Schipper,1989)[

5、8]。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主要是会计政策)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有意安排真实的交易活动实现的。自Healy(1985)和DeAngelo(1988)从应计项目视角研究盈余管理以来,应计盈余管理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并成为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9-10]。然而,随着Healy&Wahlen(1999)和Dechow&Skinner(2000)指出管理者除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外,还可能会采用加速销售和延迟已有研发计划、减少当期的研发费用和维修费用等真实活动来操纵盈余,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才受到关注[7,11]。国外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两种盈余

6、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12-17]。18对于应计盈余管理,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也主要集中在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和具体方式研究上。张俊瑞等(2008)以及朱朝晖和丛丽莉(2011)借鉴Roychowduryd(2006)的研究方法,证实了我国微利公司存在基于保盈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5-6,13]。李增福等(2011)发现在股权再融资及定向增发过程中,上市公司同时使用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18]。李彬和张俊瑞(2010)发现上市公司利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7、实现现金流量扭负目标[19],赵景文和许育瑜(2012)也发现,上市公司会出于税收筹划目的对盈余管理方式进行选择,但没有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被采用[20]。微利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迹象。但是,微利上市公司是否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还是只偏好其中一种,以及这两类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现有文献中还鲜有涉及。本文以微利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研究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采用程度,并比较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偏好。三、研究假设已有研究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可以相

8、互替代使用,管理者可以通过一种方式或两种方式的同时使用实现盈余管理目标(Barton,2001[14];Pincus&Rajgopal,2002[15])。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偏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