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密度的测定.doc

线密度的测定.doc

ID:59465617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02

线密度的测定.doc_第1页
线密度的测定.doc_第2页
线密度的测定.doc_第3页
线密度的测定.doc_第4页
线密度的测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密度的测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四纱线线密度测定实验属性:必做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纱线线密度的方法和计算方法。实验要求:1.了解摇纱器的结构和使用2.掌握烘箱、天平的使用方法3.利用公式计算出纱线细度和重量不匀率的计算结果4.讨论影响纱线线密度测试结果的因素。实验内容:测定一定规格的棉纱线的细度。二、试验仪器试验仪器为具有可调张力和匀速往复横动导纱装置的纱框、摇纱器(周长为1000±1mm)、天平、烘箱及辅助器具。试样为棉型纱、化纤纱。三、试验方法和步骤1.在摇纱测长机上摇取试验绞纱。绞纱长度要求如下:低于12.5特的纱线,每缕纱长

2、度推荐用200米,允许用100米;12.5特~100特的纱线,每缕纱长度推荐用100米,允许用50米;线密度大于100特的短纤维纱,每缕纱长度推荐用50米;线密度大雨100特的复丝纱,推荐用10米。在卷绕时,应按标准采用一定的卷绕张力,在没有标准时,可参用下列数值:非变形纱及膨体纱为0.5±0.1cN/tex;变形纱为1.0±0.2cN/tex。摇绞纱时,纱线允许在摇纱器的全动程上横动,以便尽可能减少摇纱器上第二层纱线重叠到第一层上。2.从摇纱器上取下绞纱。3.由于调湿周期较长,为缩短测试时间,将试样在烘箱中烘干,即烘到恒定重量。各种纺织材料的烘干

3、条件如表2-1表2-1各种纺织材料烘干条件材料烘箱温度(℃)规定烘干时间(h)腈纶氯纶蚕丝其他纤维110±370±2145±5105±322224.试样烘干重量.称取计算试样烘到规定时间后称取重量。如果不规定烘干时间,则连续烘干,直到间隔20分钟,逐次称重,到两次重量变化不大于0.1%为止。试样在烘箱内称重时,应关断风扇和电热丝,经1分钟后开始称重,10分钟内称完。纱线的线密度(特数)计算公式如下:在公定回潮率下纱线的线密度(特数(克)×(1+W%)×1000/试样长度(米)。式中W为公定回潮率(%)。要求每人做10个数据,算平均值。并分析实验结果

4、。若试样纱线为混纺纱时,其回潮率可用下式计算混纺纱公定回潮率(%)=A%×公定公定回潮率/100+B%×B的公定回潮率/100式中A%、B%分别为双组分混纺纱中两种组分的含量。纱线线密度的变异系数的计算式如下:线密度变异系数式中:x——每绞纱的重量(克);xˊ——每绞纱重量的平均值(克);n——实验次数。实验五纱线的捻度和捻缩测定实验属性:必做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Y331A型捻度机的结构和测试方法,使用YG156A型电子捻度机根据退捻加捻法和直接计数法原理分别测定单纱和股线的捻度和捻度不匀率以及股线的捻缩率。实验要求:

5、熟悉捻度机的结构,掌握单纱和股线不同的测定捻度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单纱捻度的计算;股线的捻度、捻缩的计算。实验内容:测试一种棉单纱和一种化纤股线的捻度及捻缩。二、试验仪器和试样试验仪器为Y331A型捻度机、YG156A型电子捻度机。试样为单纱和股线各一种。三、基本知识纱线捻度是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用以衡量同一细度纱线的加捻程度。特数制的纱线捻度用10厘米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公制支数采用每米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通常单纱捻度的测试用退捻加捻法;股线捻度的测试用退捻法。试样的实际捻度按下式计算:1.特数制实际捻度Tt:Tt=试样捻回数总和×100/试样

6、夹持长度(mm)×试验次数(捻/10cm)(2-3-1)2.公制支数实际捻度TmTm=试样捻回数总和×1000/试样夹持长度(mm)×试验次数(捻/m)当特数和体积重量不同时,捻度不能完全反映纱线的加捻程度,因此常用捻系数指标来衡量纱线的加捻程度。其计算公式见“纺织材料学”。纱线捻缩用纱线原长L1与加捻后长度L2之差对纱线原长L1之比的百分率表示。捻缩的主要与加捻程度有关。单纱捻度增加,捻缩增大;股线合股的捻向与单纱捻向相反时,捻缩随捻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合股的捻向与单纱捻向相反时,则捻缩在某一范围内可能产生负值。即在加捻时股线有所伸长。负捻缩的大小

7、与合股时的单纱根数有关,根数越多。负捻缩产生的可能性越小。单纱的捻缩根据前罗拉送出的长度L1与单纱加捻后的长度L2来计算。而股线的捻缩是在Y331型捻度机上用直接计数方法来测量。四、试验方法和步骤检查捻度机的各部分是否正常,包括仪器水平、读数零点、夹头回转、指针灵活及电动机转动等。按表2-3及2-4的规定,调整好纱夹之间的距离,并旋紧定距螺丝14使之固定;选定预加张力值,确定好张力重锤的位置,以及在张力盘中加砝码;当采用退捻加捻法时,还需根据表2-3中指出的限位值定好针片的位置。表2-3各类单纱捻度测定的技术条件表方法类别试样长度(mm)预加张力(

8、g)限位(mm)取样只数每个样品试验次数试验总次数按特数计算按支数计算(公支)直接计数棉及其混纺纱中长纤维纱粗梳毛纱精梳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