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46514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常常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中医应该如何治疗支气管哮喘呢?下面,安邦制药清肺小课堂整理出以下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因是痰饮内伏,平时可不发病,遇某种因素致使痰饮搏击于气道而发病。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凡外感风寒暑热,未能及时表散,邪阻于肺,气不布津,聚液成痰。饮食酸咸肥甘,生冷腥腻而致脾失健运,内酿痰湿,上干于肺,壅阻肺气。素禀体弱,或病后体虚,如幼年麻疹、百日咳及反复感冒,咳嗽日久,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2、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由此可以看出,导致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所谓“哮喘专主于痰”,外感、饮食、病后失调,情志内伤,疲劳等均是诱发因素。哮喘大发作时可见正虚邪实相互错杂。临床上根据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分别寒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久病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治疗方案:(1)寒哮(发作期):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中射干清利咽喉,宣肺豁痰;麻黄宣肺平喘;半夏
3、、细辛、生姜温肺蠲饮降逆;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合为辛开、苦降,酸收于一方;再加大枣一味安中以调和诸药。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若表寒内饮,可用小青龙汤,配苏子、白芥子、杏仁等化痰利气。(2)热哮(发作期):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方药:定喘汤加减。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半夏、杏仁、苏子化痰降气;桑白皮、黄芩、款冬花、生甘草清热润肺;白果收敛肺气。甘草和中。如痰鸣息涌不得卧,加地龙、葶苈子;痰吐黄稠加鱼腥草;肺热内盛可力,生石膏;舌苔黄燥者可用大黄、芒硝通腑以利肺;痰热津伤可配知母、南沙参、天
4、花粉。银黄清肺胶囊在经方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葶历子泻肺,加枇杷叶降肺气,具清肺热,祛黄痰,止咳喘三大功效,适用于实热证和里热证的使用。(3)肺虚(缓解期):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方药:玉屏风散加味,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防风祛风以助黄芪实表固卫,并加入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若气阴两虚,出现咳呛、痰少粘稠,口咽干,舌质红可选用生脉散加味,加入沙参、玉竹、川贝、石斛以清热化痰。若食少便溏,肺脾同病,中气下陷,宜用补中益气汤补益肺脾,升提下陷之气。(4)脾虚(缓解期):治法:健脾
5、化痰,降逆平喘。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苏子降逆定喘;白芥子下气除痰,莱菔子消食化痰,加苍术、杏仁以燥湿豁痰理气。(5)肾虚(缓解期):治法:补肾纳气。方药:肾气丸加味。方中以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少入桂枝,附片温补肾中之阳。阳虚明显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者去温补之品,配麦冬、龟板胶;肾虚不纳气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若属气阴俱竭可用生脉散合七味都气丸以滋阴纳气。中药雾化剂:冷哮用
6、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g,苏子、橘红各5g;热哮用麻黄5g,杏仁、黄芩各10g,石膏30g,金银花20g,水煎2次,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50ml,装瓶,超声雾化,口腔吸人,每次雾化时间为40分。综上所述,哮喘主要病机在于体内伏痰,遇诱因而触发,使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实喘则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泻肺气就是泻肺行水,痰水去则喘平。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可以总结为泻肺气(平气化痰);保元气(健脾利湿);纳肾气(温补肾阳)。目的是使急性发作期病人迅速解除症状;使缓解期病人能有效地预防复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