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

ID:59426957

大小:1.26 MB

页数:68页

时间:2020-09-19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_第1页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_第2页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_第3页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_第4页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病(DiarrhealDiseases)一、掌握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液体疗法。二、熟悉小儿腹泻病的定义、病因,掌握腹泻病发病机制三、了解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本课内容和要求定义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疾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尤其是人工喂养及营养不良小儿。我国腹泻病的分类命名如下感染性腹泻病非感染性细菌性痢疾霍乱其它感染性腹泻:肠炎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它腹泻病因易感因素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偏低;②生长发育快,

2、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机体防御功能差:①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肠道菌群失调,易患肠道感染人工喂养:①家畜乳中体液因子被破坏;②食物、食具极易污染易感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因素轮状病毒、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发病机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吸收功能障碍继发性双糖酶分泌不足,肠腔内高渗——渗透性腹泻病毒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绒毛缩短粘膜受累,绒毛被破坏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线粒体、内

3、质网膨胀双糖酶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双糖(乳糖)吸收减少糖、脂肪吸收减少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偶联转运吸收障碍1分子乳糖——6分子乳酸渗透压增加水样腹泻病毒性肠炎发病机理《亚洲儿童腹泻45%为轮状病毒所致》亚洲轮状病毒监测网络进行的首次地区性调查结果显示,轮状病毒是导致亚洲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病原,约一半儿童腹泻由轮状病毒所致。研究人员共抽样检测了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33个医院的16000名0~5岁儿童的粪便。结果显示,粪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5%,约为以往估计值的2倍。拉丁美洲和非洲也将开展类似的调查。美国CDC病毒性胃肠炎组主任Glass建议,腹泻

4、患儿就诊时应常规使用轮状病毒试剂盒进行病原学检测。轮状病毒模式图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出血性)、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枸橼酸杆菌、克雷白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细菌①肠毒素性细菌——分泌性腹泻不耐热肠毒素-→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耐热肠毒素-→鸟苷酸环化酶GTP-→cGMP↑-→肠液中水、Na+、Cl-的再吸收↓,肠腺分泌Cl-↑-→小肠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的吸收限度而发生腹泻。细菌感染发病机理产毒性大肠杆菌在小肠上部,通过菌毛上的黏附因子附着到小肠粘

5、膜上进行繁殖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abiletoxin,LT耐热肠毒素Stabletoxin,ST激活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细胞内ATPcATPGTPcGTP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大量水样腹泻肠毒素性肠炎发病机理②侵袭性细菌——渗出性腹泻直接侵袭小肠或结肠肠壁粘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也可导致吸收减少,或产生肠毒素细菌感染发病机理3、真菌:白色念珠菌4、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1、食饵性腹泻:喂养不当,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积滞于小肠上

6、部,使肠腔内酸度降低,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分解食物使之发酵、腐败,产生短链有机酸,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渗透性腹泻,并协同腐败性毒性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发生腹泻。非感染因素2、症状性腹泻: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急性传染病可伴腹泻。发病机理:发热和病原体毒素作用可使消化功能紊乱。非感染因素3、过敏性腹泻:牛奶或大豆过敏。4、肠酶的缺陷:如原发性小肠双糖酶缺乏,双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导致腹泻。5、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减少,口渴又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非感

7、染因素1、消化道症状: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2、全身症状:发热,其他系统病变。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表现吐泻丧失体液摄入量减少感染、发热机体消耗水分增多脱水血清钾<3.5mmol/L吐泻失钾进食少,钾入量不足肾脏保钾的功能比保钠差,在缺钾时,仍有一定量的钾继续排出低钾血症血液浓缩酸中毒时钾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尿少,钾排出量减少在脱水未纠正前,钾总量虽然减少,但血钾多数在正常范围在补液过程中,随脱水、酸中毒被纠正,血钾迅速下降。血钾被稀释酸中毒纠正后钾回到细胞内输入的葡萄糖合成糖原需要钾尿量增多,排钾增多大便继续失钾腹泻丢失大量碱

8、性物质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热卡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