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26503
大小:2.0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9-19
《医学教学课件:神经3-长学制-2015.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一)反射的分类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reflex):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为固定和较为低级的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二)反射的中枢控制反射活动依赖于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整体情况下,多级水平整合,更具适应性某些情况下,传出效应由内分泌腺参与反射的概念,范围可以相差很大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reflex):经过一次突触传递的反射腱反射是人体内惟一的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pol
2、ysynapticreflex):经过多次突触传递的反射如肌紧张、屈肌反射等(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单线式联系2.辐散和聚合式联系辐散联系可扩大作用空间范围,多见于传入通路聚合式联系可引起突触后电位整合,多见于传出通路3.链锁式和环式联系链锁式联系可扩大空间范围环式联系可构成正、负反馈,及时终止或产生后放(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局部回路神经元(localcircuitneuron)特点:数量多、分布广、进化高,与高级神经功能有关局部神经元回路(localneuronalcircuit)构成:多个或一个局部神经元,或部分结构构成多种形式的回路。(五)突触传递的特征
3、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3.兴奋的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发放和反馈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缺氧、PCO2↑、药物敏感(六)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1.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1)传入侧枝抑制(afferentcollateralinhibition)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在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传入冲动通过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N元突触后膜产生IPSP交互抑制意义:调控其它N元,以便活动协调同步。兴
4、奋一N元突触后膜产生EPSP(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inhibition)中枢神经元兴奋沿轴突外传,同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发出冲动的神经元回返性抑制意义:调控N元本身,使其活动及时终止。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产生IPSP原兴奋的N元抑制兴奋效应细胞突触后膜产生EPSP2.突触前抑制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结构基础:轴2-轴1-胞3串联突触机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递质减
5、少,导致突触后EPSP减少,表现为抑制。先刺激轴2轴2兴奋并释放递质(GABA)轴1部分(Cl-电导↑)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轴1产生AP幅度↓轴1Ca2+内流量↓轴1释放递质量↓胞3EPSP幅度↓胞3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胞3抑制实验A:刺激轴突1时,胞3产生10mV的EPSP;实验B: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时,胞3产生5mV的EPSP。3.突触后易化EPSP总和,若达阈电位→AP4.突触前易化结构与突触前抑制相同末梢A动作电位时程延长→Ca2+内流↑→末梢A递质释放↑→运动神经元EPSP↑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感受器换能作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
6、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二、躯体和内脏感觉(一)躯体感觉传入通路1.丘脑前的传入内侧丘系:传导精细触觉、本体感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觉、压觉。传导路脊髓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当脊髓半横断时:痛、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对侧;本体觉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同侧。2.丘脑的主要核团丘脑:是各种感觉(除嗅觉外)的总转换站。(1)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主要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构成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具有
7、点对点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主要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3)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主要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与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3.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projectionsystem)由丘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