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

ID:59425112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6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_第1页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_第2页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_第3页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_第4页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2013年3月19日星期二教学目的:1.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2.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课时:三一、复习导入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传记: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二、介绍文体人物小传一半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

2、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已往我们学习的几部传记相比,人物小传不可能像它们那样细致的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一般只需要将传主的主要精力和他的人生特色提示出来即可。然而,人物小传也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的写作艺术和风格。三

3、、整体感知1、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本文线索是什么?(阅读教材142页,第一至三自然段)点拨: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神指向。杨振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富。这篇小传则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把这一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2、思考与探究:文章选择了那些材料来表现“合璧中西科学文化”?(1)家庭的熏陶。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2)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

4、良教育。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杨振宁在这里接触了当时中物理学界最顶尖的学者的教诲,这些教授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3)到美国求学。获得了费米教授和泰勒教授的赏识和指导。3、阅读文章一、二部分,思考:A、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的重要一转是指什么?报考的是化学系,没有读过高中物理的他却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就毫不犹豫地转入了物理系。B、西南联大当时的条件怎样?师生员工的表现又怎样?当时正值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非常差。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

5、习热情和上下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C、西南联大对杨振宁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是谁?是吴大猷、王竹溪两位先生。是吴大猷先生激发他对研究物理学中对称问题的兴趣,导致日后取得辉煌成就。王竹溪是他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是王教授把他带进物理学这一引人入胜的领域。三、介绍杨振宁:杨振宁大事年表: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11月考入西南联大,先报考化学系,后转入物理系1942年大学本科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1944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取留美奖学金1945年赴美入芝

6、加哥大学1948年以《核反应》论文获博士学位1949年入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做博士后及作科研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和李政道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在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遣翌苣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2005年与翁帆结婚四、如何看待杨振宁求学生涯中的两次重要“转换”?(也可结自身或其他名人事例发表见解)正视自己的天赋潜能,扬长避短让兴趣

7、引领自己前行审时度势,稳抓机遇五、截至2009年已有8位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分别是五个物理奖,两个化学奖,但无一人是中国国籍。(1957年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获奖时31岁;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获奖时35岁。1976年物理学奖丁肇中丁肇中因发现新的J/qj基本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获奖时40岁。1986

8、年化学奖李远哲李远哲因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获奖时50岁。1997年物理学奖朱棣文朱棣文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获奖时49岁。1998年物理学奖崔琦崔琦因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获奖时59岁。2008年化学奖钱永1钱永健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获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获奖时56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