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

ID:5941986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_第1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_第2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_第3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_第4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古镇保护和发展转型探究  摘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成为名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开封县朱仙镇现状问题入手,提出理念引导、产业发展、自然环境保护、特色风貌、社会发展转型等策略。关键词:生态文明;古镇保护与发展;转型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转型发展的生态文明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扩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拉动城镇化发展的传统模式,也开始转向城乡统筹、节约资源和建设生态低碳城市[1],这种转身变化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面临新的

2、课题。本选题通过对河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的研究,在目前中部地区快速城镇化浪潮中,如何使古镇保护、发展与其人居环境相协调,是保证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现状问题分析朱仙镇北距开封市区15公里,属开封县管辖,历史上与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并称我国四大名镇,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古镇在保护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护原真性与建筑更新之间、社会结构延续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矛盾。71.整体风貌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调研发现,朱仙镇历史上寺庙多达110多处,现在镇区仅存清真寺、岳飞庙、关帝庙三大寺庙;许多古街道和古民居也遭到了破坏;

3、启封遗址、韩世忠墓、点将台等遗址缺乏有效保护,资源大多处于被闲置破坏状态。其他古民居零星分布于整个古镇镇区中,造成了古镇基本的空间格局虽未改变,但整体风貌遭到了破坏。最重要的是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冲击带来城镇的更新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2.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现实和发展需要调研发现,古镇内部街道狭窄,近年基础设施基本未进行应有的提升和改善。镇内道路交通缺乏合理规划和管理,连接开封市区和朱仙镇的省道S219,道路狭窄,缺少道旁景观陪衬,导致交通极为不便,居民出行困难;公厕、垃圾收集点、转运站等建设滞后,导致镇内环境卫生较差

4、。缺少供给和排水管网,致使生活污水多就近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供电、电信线路高架无序,严重影响古镇风貌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居民生活不便,调查发现原有居民70%外迁,而城镇老年人居多,影响古镇的活力。3.水体环境污染严重,河道景观失去载体7古运粮河镇是朱仙镇的“母亲河”,是朱仙镇的灵魂。调研发现目前古运粮河河面狭窄,河道淤积,面临干涸危险,河道环境急需改善。但由于自然原因和多年来缺乏治理,运粮河已与外围水系失去自然联系,基本丧失自净能力。此外,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运粮河成为居民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的场所,污染极为严重。运粮河水

5、体的污染,使得构成古镇重要元素的水乡景色荡然无存,也使镇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调研发现,虽然朱仙镇拥有丰富的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对其独特风貌的非物质形态元素重视不够。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指文化艺术、生活情趣、民间习俗、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特征,它是城市历史文化中富有活力的元素。但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外来文化的传入,其“原真态”濒临变异和失传,技能降低,内容逐渐残缺,传承人、受众群逐渐散失,承载其产生发展的物质空间也逐渐丧失。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尚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其保护资

6、金来源无法保证,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传承都面临很大困境。5.传统空间肌理现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生活7朱仙镇是早期商埠发展的产物,空间尺度、建筑体量、街道格局及各类设施自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和交通方式、起居形态以及思想文化,很难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无论是生活形态、交通工具、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出行方式、物流集散、信息传播,还是社会组织、文体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与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与商埠繁华和早期工业化时代相比,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开放性以及大尺度

7、、大空间,更需要社会要素之间频繁的沟通互动。于是城乡规划建设必然会打破传统空间肌理固守自我的封闭性[1]。6.保护建设性破坏较大近几年对古镇部分地段进行修缮改造,但由于机构不健全、财力紧张等原因导致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保护过程中重新修建一些仿古建筑,但重建的建筑人为痕迹较重。古镇传统风貌特色有所消退。重要历史街巷胡同两侧私搭乱建,缺乏公共开放空间,不能满足防灾、市政等需要。这种破坏由于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与历史建筑落后的设施功能相矛盾,人们对历史建筑等进行人为的拆除、翻新、搬迁等行为。另外,古镇外围空间也遭到城市化和工

8、业化的不断压缩和冲击。二、古镇保护转型策略1.生态理念引导:打造可持续发展空间7传统保护规划侧重空间环境和建筑实体的保全和改造。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古镇保护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物质空间等各个方面,生态视角下保护规划应基于复合多样、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四个层面构筑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