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

ID:59396841

大小:165.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9-20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_第1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_第2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_第3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_第4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切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切诊【目的要求】1.掌握切诊的概念及共主要内容。2.掌握切脉的部位及正常脉象的特征。3.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4.了解切脉诊病的原理及切脉的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获取病理信息,了解疾病内在变化和体表反应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切脉部位一、脉诊切脉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脉相兼脉的主病规律脉症顺逆与从舍按肌肤二、按诊按手足按脘腹一、脉诊脉诊,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独特的诊病方法。脉象是由脉搏所显示的部位、速率、形态、强度和节律等组成的综合形象,通过医生手指触觉所感知。脉

2、诊的基本原理脉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脉为血之府,与心相连,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血液除属心所主外,又由脾所统,归肝所藏,且赖肺气的辅心行血,通过经脉灌溉脏腑,肾精又能化血而不断充养血脉。所以五脏均与血脉密切相关,且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的状况可显现于脉。当发生病变时,各种病理因素均能影响脉气,反映出不同的病脉,因此切脉可以诊断病证。(一)切脉部位遍诊法二部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1、遍诊法遍诊法即三部九候法(《素问三部九候论》)。三部——头、手、足九候——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2.二部诊法指人迎脉、寸口脉相参的脉诊法,见于《内经》。用于诊察经络疾病的方

3、法。3.三部诊法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伤寒杂病论》)4、寸口诊法寸口又名气口、脉口,即是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指为尺部,两手共六部脉。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后经《难经》的补充和完善,自《脉经》始把寸口诊法作为常用诊脉部位。(1)寸口诊法的原理第一,寸口属手太阴肺经,为脉之大会(肺朝百脉,全身的气血通过经脉均会合于肺而变见于寸口)。第二,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与脾经同属太阴,脾的精微上输于肺而灌注五脏六腑,此后从百脉又朝于气口。所以寸口诊法可以诊察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和整体的情况。(2)寸口分

4、部候脏腑寸口脉寸、关、尺三部常用的配属脏腑法,是以右手寸部候肺,关部候脾胃,尺部候命门(肾);左手寸部候心,关部候肝,尺部候肾。(二)切脉的方法1.时间《内经》认为平旦诊脉最为相宜,现在认为只要在内外环境安静的条件下随时都可诊脉,每次诊脉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2.姿势坐位或卧位,其手臂须平展,直腕仰掌,使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3.布指医生先用中指在病人的腕后高骨内侧定关部,后用食指在关前定寸部,无名指在关后定尺部。布指的疏密可视病人身材的高矮作适当的调整,即身高臂长者疏,身矮臂短者密。诊小儿脉时,因其寸口短,可用“一指(姆指)定关法”。4.指法切脉时三指平齐呈弓状,以

5、指目(指端隆起螺纹处)按脉。三指平布后以同样的指力切三部脉,称“总按”;仅一指用力,重点辨某部脉,称“单按”。此外,沿血脉纵轴移动手指称为“循”,沿血脉横向在桡骨的内外移动手指称为“推”和“拉”。5.指力即以轻指力触及皮肤为举,又叫浮取;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的为按,又叫沉取;介于轻重之间的指力,或举或按,或前后挪动切脉的为寻。(三)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1、平脉的形象2、平脉的特点3、平脉的变异因素1、平脉的形象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速率——一息四~五至(60~90次/分)强度——从容和缓,应指有力形态——不大不小,不滑不涩节律——均

6、匀无歇止2、平脉的特点胃(气)——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神——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根——沉取尺部,脉应指有力3、平脉的变异因素季节——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年龄——婴儿约140次/分,1岁约120次/分,3岁约100次/分,5岁约90次/分;青壮年脉偏实,老年人脉多无力。体格差异——高者脉长,矮者脉短;瘦者脉浮,胖者脉沉。斜飞脉——脉从尺部斜向合谷穴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背部(四)常见病脉1、浮脉10、细脉2、沉脉11、濡脉3、迟脉12、弦脉4、数脉13、紧脉5、虚脉14、缓脉6、实脉15、结脉7、滑脉16、代脉8、涩脉17、促脉9、洪脉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

7、重按稍减主病——表证。内伤久病。原理外邪袭表,邪正相争在肌表腠理。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轻取即得,重按压迫则脉力稍减,所以浮脉是表证之征。久病因阴血衰少,或阳气亏乏,不能内守而致虚阳外浮者,其脉虽浮,但举按皆不足,有别于表证的浮脉,是病情较为严重的表现。2、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原理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得舒展,故脉沉有力。若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不足,则脉沉无力。3、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原理寒则凝滞,气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