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88537
大小:413.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2
《诊法问诊中医学基础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问诊的意义二:问诊的内容三:问现在症第三节:问诊一、问诊的意义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1.问诊所获得的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是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治疗的可靠依据。2.通过问诊还可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进行开导,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二、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二、主诉:病人的主要痛苦,一般不超过20个字,能够反应疾病的概况,主诉往往反映疾病的主要矛盾。三、现病史:围绕主诉进行详细的说明,内容包括:1.发病情况;2.病变过程;3.诊治经过;4.现
2、在症状。四、既往史:1.既往健康状况;2.既往患病情况。五、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生活经历、精神情志、生活起居、饮食嗜好、婚姻生育史等。六、家族史:对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尤为主要。三、问现在症一、问寒热寒热是阴阳盛衰的表现,即寒为阴象,热为阳征。(一)恶寒发热:表证寒热的表现1、病机要点:(1)恶寒重发热轻——表寒证(外感风寒)寒热轻重(2)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外感风热)与病邪性质有关(3)发热轻,恶风——太阳中风证(伤风证、风邪袭表)与邪正盛衰有关外邪袭表卫阳被郁肌腠失于温煦恶寒多见于外感病郁而化热发热初期恶寒发热正气奋起抗邪发热同时并见2、临床类型:(三)但热不寒
3、:里热证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的,称之。(二)但寒不热:里寒证1、壮热:发热特点:高热(T39℃以上)持续不退,恶热。证候特点:面赤、汗多、烦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洪大外感寒邪1、新病恶寒——实证,病程短,起病急。(直中)突然恶寒,四肢不温,腹部冷痛,喜温拒按,泄泻。阳气被遏咳喘痰鸣,痰液稀白,关节拒急疼痛,喜温。2、久病恶寒——虚证,病程长,起病缓。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可缓,神疲乏力,舌淡,脉沉迟无力等,为阳气亏虚,温煦无能。风寒入里化热邪正相搏蒸达于外温病气分证风热内传阳热内盛伤寒阳明经证(四)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界限清楚)发无定时:少阳证发有定时:
4、疟疾,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半表半里证3、微热:阴虚潮热:午后及夜间低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发热不高(T<38℃)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仅自觉发热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舌淡脉虚。气郁发热:情志抑郁易怒,微热。2、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按时热更甚(1)日晡潮热(阳明潮热):申时(下午3-5时)发热明显,或热度更甚,口渴饮冷,腹满硬痛,便秘——胃肠燥热内结(常见伤寒阳明腑实证)。(2)午后及夜间潮热①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身重团倦——湿遏热伏、湿郁热蒸②阴虚潮热:夜间潮热,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阴虚内热,营阴被
5、灼(四)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界限清楚),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发无定时:少阳证发有定时:疟疾,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二、问汗汗液的产生:阳气蒸化体液玄府体表汗调和营卫,滋润肌肤。简言之:汗由津液所化。(一)有汗无汗1、表证有汗:(1)太阳中风证(表虚证)——外感风邪——风性开泄,腠理疏松(2)表热证—外感风热之邪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2、表证无汗——表寒证(伤寒表实证)腠理致密玄府闭塞外感寒邪——寒性收引3、里热汗出:里热炽盛,阳气过亢→迫津外出,多汗,伴发热,口渴。4、里热
6、无汗:阳气不足,蒸化无力久病里证患者津血亏耗,生化乏源当汗出时而不出汗1、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2、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3、绝汗: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不止,可致亡阴、亡阳,又称脱汗。亡阴之汗:病情危重,面色潮红,高热烦渴,汗出如油,热而粘手,脉细数。亡阳之汗:病情危重面色苍白,身凉肢厥,大汗淋漓,汗稀而冷,脉微欲绝。4、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汗出身热不减,烦躁不安,脉来疾急——邪胜正衰之危候。(二)特殊汗出(
7、二)局部汗出1、头汗:仅见头汗或头颈部汗多实虚上焦热盛,迫津外泄—头汗、面赤、烦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数。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逼津上越——头汗、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进食辛辣、酒热→阳气旺盛,热蒸于上——素体阳盛者尤为多见。阴寒内盛,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气泄头额冷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亡阳、脱汗)。气虚不摄——产后妇女,老年体胖者头汗不止。2、半身汗出:左右、上下半身无汗或多汗风痰瘀痰风湿阻滞经络,营卫不和,气血失和——多见于中风病,痿证及截瘫病人。3、手足心汗:阴经郁热熏蒸——汗多,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阳明热盛(阳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