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94802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9
《对提高主题图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与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提高主题图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与探讨一一数学论文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成为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把握。本文撷取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具体阐述有效使用主题图的操作要领,试图提高主题图的“量、质、度、效、趣”O关键字:主题图教学有效性新课程实施以来,生动有趣、五颜六色的主题图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师生的眼球。教师们摒弃了原先例题加分析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入了课堂教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但
2、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没有针对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机械照搬,生硬处理,就会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作用。现撷取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现象,结合自己的反思,具体阐述如何有效地使用主题图。一、充分挖掘内涵,拓展主题图的“量”O现象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教师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主题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3、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思考一幅图经过老师的引导挖掘竟然能让学生发现那么多隐含的数学问题,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数学的能力和方法,还进行了学前教育,真是一举几得啊。在主题图教学中,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而让学生发现主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则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说一
4、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这样的数学主题情境至少在相关的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如第一册的《分类》若只呈现排列整齐的学具商店,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分类是非常困难的,有种“学生不想吃教师却要给喂个饱”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不如先不出示这副图,而让学生看看“小明杂乱的学习柜”,使他们自然产生分类整理的愿望也明白了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然后动手让学生分一分,将静态的图动态化,在动手分类中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因此,在使用主题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
5、;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所想的;必要时还要多动,在操作中感知新知。二、处理现有资源,提高主题图的“质”现象一部分教师认为主题图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因而迷信教材,在教学中没有再做必要的处理,还是在教教材,不是在用教材教。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例4呈现了熊猫分竹笋图,画面下清楚写着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象这样的主题图信息是学生直接阅读文字信息获得的,丢失了必要的观察、理解过程,即便是老师问题设计中有所体现,如:通过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似乎教师体
6、现了过程性教学、问题意识等观念……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只盯在图中的文字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变成了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变成了寻找“所求问题”,人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由过去传统教学的分析文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演变成分析图画中的数量关系,又一次形成了新课程下的程式化。思考: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半成品,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又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如妇1-20的认识》呈现的交通情境图就存在着内容太多,引出
7、1广20的指向性不强,与农村孩子生活距离也比较远,也难怪有学生把人行道看成楼梯。这时还不如从身边取材,直接数数小组人数或数数作业本数。又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信息量大,图中事物总数量少(用数数就能直接得出结果),致使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不理解乘法含义的前提下很难找到相同加数,凸显不出列乘法算式的必要性。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媒体制作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动化的游乐场,然后重点呈现过山车场景:一排2人,排数增至10排。这样就利于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引出乘法的作用。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
8、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设计。当教材上的主题图不适合学生,或者有比教材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合理编排。只要改编后的主题图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