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

ID:59379354

大小:3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4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_第1页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_第2页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_第3页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_第4页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16种群和群落高频考点种群的特征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理解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及其产生的原因群落的结构特征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阐明群落的演替类型及其过程种群的特征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理解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及其产生的原因群落的结构特征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阐明群落的演替类型及其过程种群特征分析1.种群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如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容。2.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围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原理:研究者通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称取样调查。(2)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实施步骤(样方法):确定

3、调查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如蒲公英等↓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方形的样方↓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的样方计数:计数每个样方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3)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主要是采用标志(记)重捕法):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后,再在原地将其放↓回,并记录个体数(N1)重捕并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计数数量(N2)及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N0),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计算

4、种群密度:利用公式__________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名师点睛】1.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2.标志(记)重捕法的要求(1)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2)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3)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4)调查期中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死亡;(5)活动能力强,活动围大的动物。3.种群的特征在生产中的应用(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

5、例(性比率)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性比率)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高考突破2】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λ保持不变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图像模型种群增长速率K值无K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联系“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若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

6、无法达到灭鼠效果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名师点睛】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①理想条件下;②实验室条件下;③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④无环境阻力。(2)公式:Nt=N0·λt(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λ>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λ<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下降型)种群;λ=1,数量

7、不变,为稳定型种群)。【高考突破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2.实验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实验步骤4.表达和交流(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上升再降低。(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废物等。【名师点睛】酵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