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

ID:5937787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29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_第1页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_第2页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_第3页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_第4页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制度情境:隐形德育力量  摘要:道德教育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直接由教师实施,另一部分则由制度情境来实施。前一种道德教育在根本上依赖于后一种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道德教育依存于一种民主的制度情境,或者说是民主的功能。而教育制度发展演化的方向,也是高教育意义的制度取代低教育意义的制度。在缺乏民主的制度情境下,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将时刻面临某种道德危机。关键词:超主体的匿名过程;道德教育;制度情境中的教育学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3-0004-06一、超主体的匿名过程:被忽视的道德

2、教育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教育是由人来做的,道德教育也是由人来做的。因此,德育处的老师会说,我是管德育的,或者说,我是负责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这样说也没有错,但却可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事实,那就是,德育不仅仅是由人做或负责的,也是受某种超主体的匿名过程约束或推进的。或者说,道德教育过程在根本上是一个社会过程。16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的徐贲教授曾有一篇有关美国说理教育的文章,关注的正是一个超主体的匿名过程的积极作用。他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强调说理是双方对话,不是自说自话,必须以逻辑为交流基础,然后详尽介绍了美国《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

3、12年级阅读与语言艺术(教学)纲要》中有关说理教育的要求。[1]在这里存在什么样的“超主体的匿名过程”?简单地说,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这种尊重不是我们刻意为之的事情,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一种理当如此的信仰,一种制度化的取向。通常,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不太关注其逻辑与说理能力的。至少,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时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在其他技术性方面要求学生正确地思维和说理。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道德教育会倡导说服教育,但不会倡导说理教育。我们的说服教育和人家的说理教育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说服教育是由老师们直接把要求告诉学生,然

4、后让学生记住。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但这一切也都是教师的行为。学生可以插话,但这种插话不会受到尊重,更不会得到提倡,或者只能被用来达到教师的既定目标。老师通常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这却被认为是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是由特定的主体(教师)主导的。谁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目了然,因此这一过程也不是匿名的。16而美国的说理教育则是致力于培养学生们逻辑与说理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真理,或者找到现有说法、规矩乃至公文中的错漏。这样,如果学生们真正认识了某个道理,那就不是教

5、师的个人之功,甚至也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而是基于一种特定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是特定教师的恩赐,也不是某个特定学生努力抗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它依存于一种制度情境。因此,我们称这一过程是超主体的,也就是不单由主体掌控。当然制度的背后也有人的影子,但这些人是谁,说不清道不明,或者很难归之于特定的个人,因此称之为“匿名过程”。当然,说这是一种超主体的匿名过程,并不意味着主体不发挥作用。而是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的取向,不能单纯从明确的主体(具体的教师或学生)去解释这一教育机制。还有一些由超主

6、体的匿名过程所导致的积极教育完全是一种生活教育,这种教育只有教育的功能而无教育的形式,连那种非专门、非正规的形式也没有(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形式上还是可以辨认的)。这里教育的主体就更为隐匿,教育纯粹是杜威所说的那种“社会的功能”(“教育是社会的功能”),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愿所在。16认识到道德教育应当依托一种超主体的、匿名的过程究竟有什么意义?当我们认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由明确的教育主体——教师掌控的时候,我们会竭尽全力发挥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作用,而且尤其忽视一种制度化的平等关系和理性氛围的作用。当教师素质不足以胜

7、任这一工作时,我们会强调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而不会考虑通过建构一种新的制度情境,将教师从繁重的素质要求中解脱出来。但单纯提高教师素质事实上又是难以为继的事情,这就不难理解教育工作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强制和惩罚。而如果我们能借助于一种超主体的匿名过程来推进我们的教育,我们就能营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氛围,学生自身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源泉而不是被索取的对象,教师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因受到全面的挑战而被重新激活。二、制度情境:看不见的教育学强调超主体的匿名过程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实际上是要我们重视制度情境的教育意蕴。有关制度对人的发展的

8、影响,我们可以在弗洛伊德有关爱欲与文明的论述中找到。在那里,弗洛伊德指出,人类文明造成了对爱欲的压抑,从而造成了人们精神的疾患,而建立一个开放、多元、自主的社会,则是个人心智健全的制度保障。团体心理学或群体动力学有关权威、民主与放任三种不同制度背景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也揭示了制度的教育功能。此外,凡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