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

ID:5931746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_第1页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_第2页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_第3页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_第4页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本主义视角下苏南乡村居住空间探究  面对20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快速发展而带来的技术和人性的冲突与矛盾,以人本主义为代表的芒福德密切注意人的基本需求,包括人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强调以人的尺度来规划城市,把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推进到一个发展的巅峰。他强调:“必须使城市恢复母亲般的养育生命的功能,独立自主的活动,共生共栖的联合,这些很久以来都被遗忘或被抑制了。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应当是关怀人和陶冶人。”[1]一、我国现阶段乡村居住空间改造中的人本主义缺失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的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逐渐出现。2008年提出的城乡

2、一体化战略,强调城乡统筹发展,以实现“城”、“乡”发展双赢的发展格局,其实质也就是谋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尤其是乡村居住空间改造,更应注重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和土地相互和谐共生的文明状态,创造出真正具有生活气息的、关心人和陶冶人的新农村人居环境。然而,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却备受争议,看似成绩显赫却暗藏着诸多人本主义缺失的问题。82008年9月,苏州被江苏省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短短几年间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个置换”,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

3、这样一种集聚方式尚待探讨和商榷。以某经济开发区居民点规划为例,该区由5个乡镇合并而成,合并前平均每个镇约有10个村。当地政府曾设想规划一个可以容纳6万~8万人的集中居住点,将全镇的乡村居民全部集中居住。虽然该项目尚停留在方案投标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都是将村民集中到高容积率的居住小区中,完成耕地集中、工业集中、农村居民点集中的发展设想。尽管乡间小径变成了宽敞开阔的柏油马路,农村房屋变成了整齐漂亮的现代小区,但这样的改变表面上强调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衡化、公平化,但实际上带来的是无形而又巨大的现实损失,有些甚至是无法挽回的。1.整齐划

4、一的空间整合促使乡土景观流失。8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将江苏华西村视为范本,纷纷参观学习并争相模仿。它的基本方法是将原有村落拆除,重新兴建起军营式的别墅建筑群。自然居民点整合成了现代化城市小区,一个个村庄变成了万人规模的小城镇。表面上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城市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实际上却暗藏着深深的对自然和文化的漠视。乡土景观和村落肌理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空间性与时间性,其聚居方式在环境影响下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而成,它是根植于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部分。“华西村”模式却忽视了这样一种历史积淀,盲目的形式主义的“非农化的村镇建设”使世代延续的乡土景观受到了破

5、坏,乡村丧失了应有的田园气息和自然优势。长此以往,诗人眼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画家笔下的“渔舟唱晚”、“田园牧歌”也将随之成为历史。当美国波士顿、加州等西方城市正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渠化”河道炸掉、拆掉,恢复河的自然状态的时候,我国却在乐此不疲地拦河筑坝进行河道渠化,每天都有无数蜿蜒曲折的河道被填掉或被裁弯取直,这些“河道硬化工程”将那些自然野趣装饰得冷漠而遥远,对自然水系和生态都造成了重大破坏。与此同时,侵占水域面积改为建设用地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各地都出现了水域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双重危机,对空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统计显示,浙江嘉兴市19

6、85年—2005年的20年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全市河网常水位下的水面面积率减少了约9.28%[2]。2.快速发展对高质量生存需求的漠视。8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一定是和居民的文化水平与经济收入挂钩的——生活品质和消费需求层次是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而自然提高的。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征地量不断攀升,农民耕地不断减少。据估计,目前全国有4000万~5000万农民因为征地而失去了全部或部分土地。农民被集中安置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方式被改变了,但那些“被城市化”的农民们虽然在户口关系上实现了“农转城”,却由于没有

7、足够的就业途径,仅靠政府的生活保障制度勉强维持最低的生存需求,谈不上对高质量生活品质和高层次消费水平的追求,他们实质上没有“城市化”。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追求的是“全民族的城市化,而不是表面上把乡村建成城市”[3]。实际情况是,农村与城市居民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异正随着这样的建设趋势而日趋扩大。预测表明,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将突破1亿人,与之相应的就业问题潜在的、更大的危机在农村而非城市[4]。自然环境和聚居文化的关系是共存亡的,一旦这个环境被损坏,那么城市也随之而衰败。3.城乡建设发展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8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8、、生存环境较差是我国乡村的共同问题,城乡建设过程中必须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