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

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

ID:593116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_第1页
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_第2页
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_第3页
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补课热现象思索和对策  一、补课热产生的根源分析1.高考补课的存在和价值应从应试体制上追根溯源。高考是摆茬学生眼前最迫切的问题,衡量学生好坏,能否升学的标准是成绩,而补课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由于受教师的授课水平、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悟性的限制,对学生而言,仅靠一周五天的拼搏,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多耗时间和寻求“高人”的指导是有益的,学校补课无疑是有效的实现方式。此便是学校进行盲目补课的主要原因。2.部分家长把补习班作为孩子假期活动的场地。很多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顾不上对孩子的管理教

2、育,特别是有些孩子的父母周末双双不在家,学生放假回家后,老师监督不到,家长照顾不了,孩子便处于家长和学校管理的真空地带,疏于管理,放纵玩耍,耽误学习,致使成绩下滑。而面对升学压力,家长惟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势下,学校假日适当安排学生上课,排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与后顾之忧。43.学生不善于自主学习。高中学生大多数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不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安排,不懂得制定学习目标,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调整,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而是习惯于跟着教师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学习。离

3、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便不知道如何学习,假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校统一组织补课,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二、克服补课热的对策1.改革高考制度。高考应指向素质考查。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尽快延伸到高考,实现多途径,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素质,实现多元化的高考制度,克服单一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高考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补课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2.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力引导。要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机制,强化过程性评价,克服单一用成绩评价学校的做法,鼓励真诚大胆对待教

4、育革新,勇于大胆创新,全面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实实在在地为教育“松绑”与学校站在一起,抵御误解和压力,减轻学校压力,消除顾虑。要强化措施,对区域性办学行为,特别是目前不可避免的补课现象进行一定的规范,实现区域性统一,并严格执行。如某省统一规定,一经发现学校补课,校长即撤职,效果肯定是较好的。3.家长树立对子女的合理期待意识。不能从自己个人的愿望偏好出发,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屈从于社会的潮流,片面追求高学历,使自己过高期待成为子女的重负4。而应结合孩子的客观实际情况与自我意愿,引导他们自觉地建立起对自己的

5、期望,并以此期待激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孩子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聿福奠基。4.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尽量做到不补课。学校坚定办学目标和行为,勇于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坚守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保持一份教育家的职业操守。不以考试视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偏离教育的目标和本质。不过分强调分数至上,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立足高远。管理上应规范办学行为,坚决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和开足规定课时,严格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考试频率和考

6、试难度,实施对学生的多元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45.教师要全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要改革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自主安排活动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阼业过多,过犹不及,作业适当、适量、适时,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作业;要认真筛选有代表性的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

7、分钟要质量。一个优秀的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消化掉绝大部分的内容,甚至能让学生掌握全部该掌握的东西,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减负”对学生来说是“减压”,对老师则是“加压”,要改进教学手段,融汇更多的教育方法,科学地、适度地运用好考试、作业这些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改革高考制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都从自己做起,抛开个人利益、追求民族利益,抛开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唯有这样真诚对待教育改革,真诚对待教育,冷静面对考试成绩,人人从我做起,素质教育才会离

8、我们越来越近,学生压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减轻,补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才会越办越好。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