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

ID:5930799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9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_第1页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_第2页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_第3页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_第4页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冲动行为和影响因素探究  中学生时期在自我意识上表现出“主观偏执”和较强的“自我中心”,情绪上被喻为“疾风暴雨”。由于其认知与情绪的特点,中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会表现出冲动的行为特点。冲动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的冲动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冲动性与冲动行为冲动性(impulsivity)是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较为宽泛的自我管理受损的行为,如计划性差、未考虑周到就作反应、寻求感觉刺激、不能抑制反应、以及相对于延迟奖励而言对及时奖励的偏向。[1][2]自我管

2、理受损表现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是对情感、动机唤醒以及工作记忆和高级认知功能的自我管理缺失。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冲动性被视为对正常特质的扩大,正常特质表现为正常人群中一系列的个体差异[3]。冲动行为(impulsive11behavior)是任意的、无计划的、鲁莽的、具有潜在危险的、不计后果的、对结果没有足够考虑的行为表现。冲动行为被认为是低自我控制或低努力控制的表现,也反应了执行功能的缺陷。冲动行为是冲动特质的外在表现,冲动特质和许多病理学的行为或犯罪行为相关。病理性行为,如物质滥用、愤怒爆发、暴力或自我伤

3、害行为、暴食、无社会责任感,都与差的冲动控制相联系。冲动特质与未成年和成人犯罪行为相联系[4][5]。冲动行为的可变性源于遗传或是气质特点,或是药理学的和神经因素,这些心理的和环境的经验的交互作用使得个体具有其特殊性。[2]二、中学生冲动行为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由于其生理的急剧变化与心理相对较慢的变化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中学生存在许多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这些问题行为与这一时期特殊的心理发展有关,也与其个体的人格特点有关,人格特点中的冲动性人格特点是问题行为的一个

4、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冲动行为较多,如违法犯罪、网络成瘾、攻击行为乃至考试作弊等。1.冲动性犯罪11何林渥斯(Hollingworth)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内,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的急剧变化在不当的条件或诱因下可能会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6]在青少年的罪犯中,未成年人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2010年未成年人犯罪者为68193人,占青少年罪犯的23.68%,2011年67280人,占23.82%。根据《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

5、院未成年人犯罪审判白皮书(2010年~2012年)》,抢劫、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侵财、暴力犯罪占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者中,初高中文化水平者占85.5%,在校生占17.9%。中学生的违法犯罪与冲动性存在较高的相关性。Carroll等人将犯罪组和非犯罪组进行比较,并将犯罪组分为早期犯罪组和晚期犯罪组,初次犯罪的年龄为12岁之前称为早期犯罪、13岁之后为晚期犯罪。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早期犯罪、晚期犯罪和从无犯罪青少年冲动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犯罪者和非犯罪组在冲动性的测量上表现为显著性差异,早期犯罪者表现为

6、差的抑制控制和高冲动性,晚期犯罪者通过对早期犯罪同伴的模仿获得或加剧了冲动性。[4]Parker等人也将罪犯分为早期罪犯与晚期罪犯,有白人和黑人被试。其研究目的是考察青少年早期犯罪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冲动性是白人青少年早期犯罪的一个风险因素。[7]2.网络成瘾1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在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许多人沉迷其中。在2012年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张庆伟在小组

7、讨论时说,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凸显。他还指出,经过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上网人数占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有四成多学生常关注色情网站。11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冲动性人格呈显著相关。曹枫林和苏林雁[8]选取互联网过度使用和正常初高中学生各50名,研究网络成瘾与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冲动量表的评分呈正相关,互联网过度使用组冲动性高于正常学生组。[8]李瑾和王卫红以网络成瘾的和正常的高一新生各29名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成瘾与冲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8、明,网络成瘾学生的冲动性得分比正常学生的要高,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呈显著正相关。[9]Cao等人以50名(平均年龄14.8岁)网络成瘾者为实验组,以50名(平均年龄14.5岁)网络使用者(非成瘾)为控制组,采用巴瑞特冲动量表(BIS-11)和反应-停止冲动行为程序测量冲动性。在巴瑞特冲动量表上,网络成瘾组在注意冲动分量表、运动分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