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7865
大小:8.36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7-12-27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6/11/20211概念: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分类:根据芽胞厌氧芽胞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属6/11/20212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一、共性:1.绝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少数为耐氧厌氧菌。对外界抵抗力强2.能产生芽胞鉴别指标之一(芽胞形态、位置)3.致病菌都能产生外毒素:毒力强4.G+大杆菌,分布广,常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等腐物中。6/11/20213二、种类:1.腐物寄生菌:有50多种,生化反应能力强——发酵工业2.破伤风梭菌:引起破伤风3.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气性坏
2、疽4.肉毒梭菌:肉毒病5.艰难梭菌:肠道中正常菌群,主要引起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症)6/11/20214破伤风梭菌(C.tetani)概述:6/11/20215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G+细长的杆菌芽胞:园形位于菌体顶端芽胞直径大于菌体横径似鼓锤状6/11/202166/11/20217(二)培养特性:6/11/20218(三)抵抗力:一旦形成芽胞后,对外界抵抗力很强耐热:100℃1h在土壤中可活10年↑对青霉素敏感6/11/20219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破伤风溶素(tetanolysin):不是主要致病物质2.破伤风痉挛毒素(t
3、etanospasmin):是主要致病物质6/11/202110痉挛毒素的特点:①最初合成一条多肽链→细菌蛋白酶裂解轻链(A链):毒性作用重链(B链):与神经细胞的受体(N节苷脂)结合②可脱毒:痉挛毒素类毒素(如白、百、破三联疫苗)③毒性强:其毒力仅次于肉毒毒素6/11/202111(二)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神经毒作用主要作用于脑干神经细胞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裂解储存的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中枢超常反射→骨骼肌兴奋性↑↑→骨骼肌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破伤风特有的症状6/11/202112正常反射:当一侧肢体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受某种因素刺激而
4、兴奋时→冲动传导给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介质(γ-氨基丁酸)→抑制同侧伸肌的运动N元→肌肉松驰屈肌兴奋后→同侧支抑制性N元(RenshawCell)负反馈抑制→使屈肌群不致过度收缩6/11/202113破伤风痉挛毒素选择性地裂解抑制性介质(γ-氨基丁酸)使二者的抑制作用不能发挥→屈肌伸肌同时强烈收缩,兴奋性异常增高使骨骼肌强直性痉挛→造成破伤风特有的症状:牙关紧闭角弓反张6/11/2021146/11/202115Thisadulthasaseverecaseoftetanus.Themusclesinhisbackandlegsareveryt
5、ight.Musclespasmscanbreakbonesintheperson'sbodyCDC6/11/202116C.tetani6/11/202117(三)所致疾病:引起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又称脐带风)注意点:1.破伤风杆菌不进入血流,只是痉挛毒素进入血流2.破伤风的早期症状(特别是新生儿)肌肉痉挛规律:先局部后全身,早期是咀嚼肌的痉挛新生儿:早期症状:拒奶、啼哭成人:早期症状:一般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6/11/202118(四)致病条件1.创伤2.厌氧环境①小而深的伤口②局部有坏死组织③局部存在异物④需氧菌的混合感染6/11/20211
6、9三、免疫性:主要为体液免疫(抗毒素免疫)四、防治原则(一)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象:6/11/202120(二)对受伤病人的处理原则1.处理伤口:原则:破坏厌氧环境,造成有氧环境2.特异性紧急预防:注射TAT①询问病史②皮试:阳性:必要时脱敏注射③使用过类毒素的人,只需追加注射一次类毒素④在使用抗毒素的同时,注射类毒素作人工自动免疫⑤抗生素(青霉素)6/11/202121(三)破伤风病人的处理1.早期足量使用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新生儿病人用TAT时可不做皮试:因新生儿免疫反应力较弱,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性非常小2.其它对症处理:保持环
7、境的安静给予一定量的镇静剂和肌肉解痉剂等6/11/202122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产气荚膜杆菌是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较多主要:产气荚膜杆菌其次:水肿肝菌、败毒杆菌、厌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6/11/202123气性坏疽的主要症状:病灶局部肿胀严重→剧烈的疼痛局部组织坏死→病灶局部产生大量的气体血水样分泌物,伴有恶臭味病人有高烧,寒战等6/11/202124一、生物学性状G+粗大杆菌芽胞:椭园形位于菌体次级端芽胞直径小于菌体横径6/11/2021256/11/2021266/11/2021276/1
8、1/202128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荚膜:抗吞噬作用2.毒性酶:多为侵袭性酶—有强大的侵袭力如:卵磷脂酶:溶解宿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