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646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9
《活力课堂的体会(汪甫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活力课堂的体会汪甫发 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一说到“活力”,可能大家就会想到课堂热热闹闹的场面,满堂问答的场面,就像农贸市场一样可以随便走动、交流的场景,其实,表面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的活力课堂,确实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活力的课堂包括老师的教学活力、学生的学习活力和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三个方面的活力综合起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师生都要努力。 一、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 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学校的生命。我们今天提出活力课堂,就是在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上,由有效→高校→优
2、效→活力课堂。所以说,教学的有效性,依然是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底线,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达到的目标,这也是前几年我们一直说倡导的“有效教学”的要求。 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指标有: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②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③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④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⑤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⑥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活力课堂应该是能够有效整合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指
3、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可以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三、活力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3(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但新课改实行好几年了,一说到自主学习,还是有相当的老师认为自主就是放手给学生,就是老师不讲学生自学,就是每堂课只能讲几分钟,必须给学生留多少时间。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机械教学提出的,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机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学生当作学
4、习的主体,老师教给学生学习什么,学生就只能接受什么。所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我们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学生主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四活力课堂应该是合作分享的课堂 合作,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新课程主张个性的体验,同样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前几年开展合作学习实验中,很多老师认为,“合作”就是小组讨论,于是,小组讨论成为合作的代名字,而具体在课堂上,“
5、小组讨论”则成为调节时间的一个重要武器。当时间充足的时候,就让学生“讨论讨论”,当时间紧张的时候,无论学生的问题讨论到什么程度,都要跟着老师的教学要求停止,这是非常常见的教学围绕着教学设计进行而不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行的现象。这样的所谓“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课堂本应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当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往往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遏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将课堂还给孩子,于是,也就有了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了满堂问答的课堂。虽说有的老师也努力将课堂向外拓展、延伸,
6、当始终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表面上动起来了,骨子里还是封闭的思维,封闭的模式。五活力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3 课堂本应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当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往往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遏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将课堂还给孩子,于是,也就有了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了满堂问答的课堂。六、活力课堂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课堂 “应试教育”,课堂上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最终获得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秉承了传统的知识为主的教育,是“塑造知识人”而不是“
7、智慧人”的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不等于有智慧的人,就好像我们说某某人学富五车,假如仅仅是拥有了丰富的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也就相当于一个小词典而已,甚至还不如一个词典,因为词典还有目录、页码,需要的时候就能找到,仅仅拥有一堆死的知识还不如一堆废铁。我们需要知识,我们更需智慧。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是知识生成智慧要有条件。要看用什么样的方法。用机械训练、灌输的方法,知识产生不了智慧的。七、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的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由有效→高效→优效→活力课堂,我们教师需要探索和解
8、决的问题很多,真正能让课堂活起来的老师才是真正领悟了课改的精髓。“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特有的人性,人还有人特有的灵性,更有人性与灵性交融而升华成的精神境界。人性的开发与培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灵性的开发与培育,既要靠科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