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第7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可能用到的摩尔质量:O2-32g/molC-12g/mol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布朗运动是否显著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2.下列可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一组数据是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B.分子
2、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C.知道某物质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估算其分子直径D.知道某物质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可求其分子质量4.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间接表明液体分子的热运动C.悬浮的小颗粒越大,撞击它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激烈D.液体的温度越低,悬浮的小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5.所有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之所以称为热运动,其原因是A.分子的运动只有热时才有,冷时即停止B.分子的运动在温度高时剧烈,而在0℃以下则停止C.分子的运动在温度高时剧烈,在趋近绝对零度时停止D.分子的运动永
3、不停止,但温度越高越剧烈6.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B.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当分子间的距离r
4、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8.用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p表示两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当r=r0时两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r0时,EP随r的增大保持不变B.当rr0时,EP随r的减小而增大D.当r
5、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在逐渐减小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10.两个分子从相距很远(分子力忽略)开始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A.分子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两分子从r0处再靠近,斥力比引力增加得快二、填空题11.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很小的,一种粗测分子大小的方法是,设一滴油酸体积为V,油酸在水面上延展的最大面积为S,油膜的厚度等于,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的直径。12.物体内分子由于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EK表示。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分子平均动能
6、。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13.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由于受到周围分子对它的各方向的撞击力________的缘故。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14.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的现象说明________;布朗运动说明________;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的现象说明________。15.16g氧气中含有个氧气分子。16.在标准状况下,某人做一次深呼吸,吸进400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约为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三、实验题17.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
7、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C.用浅盘装入约2cm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D.用公式d=V/S,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