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39213
大小:19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5
《“赛马”还是“相马”对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赛马”还是“相马”?——对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的探讨发布时间:2009-12-24 作者:曹宇 推荐RSS订阅案例分享: A企是华东地区的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随着近几年国内市场对住房需求量的大幅增长,公司的效益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司快速扩张的需要,深信“赛马非相马”的公司老板指示人力资源部通过简单面试,大量招收各个序列的人员储备,并在随后的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对新进员工进行筛选与淘汰,只留下不到30%的新人,作为公司未来重点培养的对象,如此反复运作,甚至包括部分老员工也囊括在筛选的行列中,一旦有新人表现超过老员工的,老员工的
2、职位将受到很大的威胁与冲击,会被调岗,甚至是淘汰…… 这种人人自危的情绪影响到了很多新老员工,乃至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加之公司老板遇到问题总习惯于一管到底,使很多集团内中层管理的职位形同虚设,于是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已经流失掉了一多半的中层管理者,80%的意向员工也流失到了竞争对手的旗下,反而很多问题员工则安于现状,没有离职,这样一来,很多核心岗位反而变得人才紧缺起来,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中基层员工的不满与离职,公司领导也是焦虑重重,公司在起家之初奉行的“重赛马轻相马”的制度,难道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了吗?如果重视“相马”的话,怎么才能有效“相马
3、”,从而减少通过“赛马”而淘汰的劣马数量呢? 案例分析: 近年来,人才的激励与去留问题一直是众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谁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商战中取得更多的胜算。目前,影响员工去留的因素有很多,稳定与成长性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企业所必需的:对于处于一个稳定,且成长性良好环境中的员工,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更高;相反在一个充满猜疑与工作朝不保夕的环境中,员工的最佳对策自然是明哲保身与寻求新的出路了。 该案例中,员工之所以对公司的“赛马”政策抱有极大的抵触思想,原因就在于公司用人的指导思想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对于新进员工的期初
4、把关不够深入,海量招聘;而录用后又采取了多数淘汰的策略,那么整个的“赛马”过程就变成了对于员工生死攸关的考验,“逆水行舟,不进则亡”,自然是人心惶惶,难以久长。所以,对于一个民营企业而言,选择“赛马”的方式用人,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是要有效解决“赛马出局”后的人员安置问题。 企业内部的适度竞争是良性的,甚至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所以“赛马”这一思路本身没有问题,甚至应该在多数企业都提倡。但对于“赛马”中表现不佳人员的处理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对于前期没有好好把关,后期也不去分析失利原因,就采取简单解雇的方式显然会引起员工的恐慌与
5、离职,明显是不合适的;而那些在前期对人员筛选比较科学的企业,对于“赛马”中出现问题的员工,也相对容易分析失利原因,进而帮助员工成长,这样的“赛马”氛围才是为员工所接受与认可的。 其次要能结合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有选择性地强化“相马”。图表1民营企业发展的四大阶段在一家民营企业的起步与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与市场开拓能力,而对于员工的招聘与选拔的工具与方式,也较为粗浅,那么此时重点采用“赛马”的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大浪淘沙,物竞天择,成为企业与个人成长的共同话题,企业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帮助企业度过
6、艰苦创业期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而当企业发展到转型与成熟阶段的时候,企业的规模与组织架构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庞大的程度,单靠领导的个人魅力和管控,很难兼顾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此时再进行简单的“相马”,并将“赛马”中不合适的人员大量的淘汰,就会自然引发其他员工的焦虑与不安,时刻会担心不知道哪天会被公司炒鱿鱼而人心浮动,由此导致的人才流失,很可能导致公司错失市场上的大量商机,正所谓“赛马已经赛不起了”。 而此时的企业,在财力、物力方面也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去开展一些人员鉴别的工作,如果在招聘初期就对应聘人员进行能力素质等因素鉴别的话,就会有效减少不
7、合适人员在一开始的流入,以致在随后的“赛马”中惨遭淘汰后而带来的人心动摇问题。同时,由于期初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相马”过程,对于人员的安置与选择方面,会有更大的空间和余地,对“赛马”后结果不佳的选手,也不必采取单一的淘汰方式,而是要重点分析一下其落伍的原因,是人岗不匹配,还是个人不努力,只要不是与公司文化有根本冲突,并有改进意愿的,就应该帮助其找到症结,获得成长,最终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共同成长。 当然,除了依靠招聘者的经验判断外,科学“相马”的方式还有很多种,诸如:访谈法、案例法、模型评价法等等,其中,引入一套较为科学的素质能力模型则是企业一个不错的选择。素质
8、能力是国外多家管理机构多年研究的结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