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弹性和伪弹性.docx

超弹性和伪弹性.docx

ID:59129976

大小:227.2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2

超弹性和伪弹性.docx_第1页
超弹性和伪弹性.docx_第2页
超弹性和伪弹性.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超弹性和伪弹性.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弹性”和“伪弹性”是指在应力消除后,可恢复的应变量不同,前者是完全恢复,后者是部分恢复,残余变形可通过后续的加热进行恢复。实际上,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图2-18所示Cu-38.9Zn单晶在-77℃(合金的Ms=-125℃)形变,至应变达9%时呈完全的应力诱发马氏体态,卸去应力后,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回线,呈现超弹性。对不同合金或对同一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施加应力后,卸载后会出现不同的应变恢复情况,有的呈现伪弹性——应变部分恢复。伪弹性看起来像弹性变形,但其应力-应变曲线是非弹性的,因此被称为伪弹性(或由于其可逆变形量大又被称为超弹性)。但是,伪弹性与一般的弹性变形

2、无关,仅与应力诱发相变和热弹性相变有关。伪弹性与热诱发形状记忆效应完全相似。在伪弹性的情况下,试样的形状随外加应力的变化而变化。应变量达8%的多晶体材料,当外加应力去除后,不用加热即可完全恢复原状。图2-19用应力-应变曲线示意性地说明了这种行为。材料的原始状态不同,伪弹性机理也不同,可分为3种不同情况。(1)相变引起的伪弹性:当原始组织由马氏体组成时,在某一温度下(Af

3、行。CD段表示相变结束后在应力作用下马氏体发生弹性变形。在D点马氏体开始屈服(σD=σY)并发生塑性变形直到E点断裂为止。如果在D点之前应力被取消,例如在点C’,对应的应变为εC’则通过几步应变可恢复。首先发生马氏体的弹性恢复,如图中的C’F段所表示。F点对应的应力是在卸载过程中应力诱发马氏体能够存在的最大应力,因此在该点开始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相变(σF=σM→A),随后马氏体量不断减少直到奥氏体完全恢复(G点)。GH段表示奥氏体的弹性恢复。应变能够完全恢复取决于加载或卸载期间是否发生不可逆变形。σA→M和σM→A的值取决于变形温度、奥氏体的晶体位向、材料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2)再取向引

4、起的伪弹性:当原始组织为马氏体时,低温(TdAf时,通过相变获得不稳定的应力诱发马氏体。首先,奥氏体转变为热力学上不稳定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完成之后,马氏体中存在着弹性应力,直到再取向马氏体生成,应力才消失。卸载的过程中,以上过程都可以逆向进行。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多用超弹性来描述应力消除后所产生的应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