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

ID:59100217

大小:5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9-15

上传者:U-5097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_第1页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_第2页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_第3页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_第4页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秋教学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教学计划单位:安站镇中心小学班级:张荣华2012年2月 目录科目制定人页码备注语文数学张荣华英语科学品生(社)张荣华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小学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张荣华2012年9月一、学情分析六年级三班共有44 名学生,从上学年学习情况来看,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二、全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册教材继续保持了青岛版教材的良好传统,既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的编排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凸显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课前预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学习习惯。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难点: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单元(组)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八个单元,分别是: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圆、统计、可能性。教材注重了各单元内容的搭配与组合,注重了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注重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六、单元(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数乘法: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飞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飞计算方法,能正确低进行计算,会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数除法: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优越性。比:1、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化简比。2、经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探究过程,提高比较、类推能力。 圆:1、认识圆既特征,认识半径、直径,会用圆规画圆。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统计:1、通过丰富的案例来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在活动中体验平均数在实际中的作用。可能性: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设计符合要求的方案,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性。百分数: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能进行互化。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七、教学内容(单元或组主要训练项目)(一)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二)布衣兴趣小组-------分数除法。(三)人体的奥秘------比。(四)完美的图形-----圆。(五)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六)我们长大了--------统计。综合应用----远离肥胖。(七)谁先上场------可能性。(八)山东假日游-------百分数。回顾整理------总复习八、单元(组)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乘法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分数除法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比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圆重点:圆的特征理解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难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重点:分析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统计重点: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可能性 重点: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难点:培养学生思考的有效性和创新意识。百分数重点:百分数的意义难点:解决关于百分数的问题。九、教学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2、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及时反馈,有效辅导,实现“三清”。3、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5、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6、加强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养判断推理及迁移类推能力。7、继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精讲多练,熟能生巧。9、要关心好后进生的工作,使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继续加强培优补差工作。10、大力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能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用数学的意识。每一次实践活动后,要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报告,进行优秀活动小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教学进度 周次进度周次进度一2~5十二76~81二6~12十三82~87三13~21十四88~94四22~27十五95~100五28~34十六101~108六35~41十七109~114七42~47十八115~120八48~54十九期末复习考试九55~61二十十62~68二十一十一69~75二十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张荣华2012年9月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共三个班,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接触,发现这些班的学生大多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很强,爱学习、爱劳动,虽然许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养成非常重视。二、全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三、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2.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3.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4.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5.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邪教。五、单元(组)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难忘的昨天》;《绚丽的世界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爱科学》。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六、单元(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3.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4.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5.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七、教学内容(单元或组主要训练项目)第一单元 难忘的昨天1.  屈辱的历史2.不屈不挠的抗争  3.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 4.永久的缅怀  第二单元  绚丽的世界文明5.人类文明的摇篮  6.丰富的思想宝库 7.永恒的文化遗产  第三单元  在自然灾害面前8.大自然的坏脾气  9.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10.灾难无情人有情 第四单元  我们爱科学11.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12.科学技术的另一面 13.科学家的启示 14.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八、单元(组)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邪教。九、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十、教学进度周次进度周次进度一第1课十二第9课二第1课十三第10课三第2课十四第11课 四第3课十五第11课五第4课十六第12课六第5课十七第13课七第6课十八第14课八第7课十九期末复习考试九第7课二十十第8课二十一十一第9课二十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