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

ID:5902425

大小:349.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7-11-13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_第1页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_第2页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_第3页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_第4页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我国社会工作的演进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一、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二、近代以来的慈善活动三、社会安全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一、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1、上古时期:古希腊的幸福观:幸福是与他人分享财富得来的;古罗马的责任观:富人帮助穷人是一种宗教责任;希伯莱的正义观:既考虑个人贡献,又考虑公平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利他、奉献、救世救人等。3、人道主义的价值观:(1)承认每一个人均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2)人的行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3)承认人生而自由。(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一个

2、人帮助他人是一种责任t也是一种快乐。(5)人类不断地努力,设法治疗、预防社会病态和罪恶,改进甚至重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道至美的表现。(6)每个人均享有人的尊严,而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7)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决定以获得幸福生活的权利。二、近代以来的慈善活动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2、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4、英国:睦邻组织运动1、伊丽莎白济贫法(PoorLow)背景:工业革命、1439年《劳工法》、1531年亨利八世济贫法。(阅读p28-29)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皇颁布了《济贫法》(伊丽莎白43号法令)。(国家干预基本生活保

3、障问题的最早立法。)主要内容:(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政府抽税办济贫,明确了政府在济贫上的责任。)(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亦设立监察人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这是最早的工赈法)。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学艺,教区也义务代为介绍工作,或配备原料及工具,强迫其进行工作自救。(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济所收容救济,强迫在所内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里居住。救济分为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

4、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5)规定人们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属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济。救助对象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这种以居留权利作为接受公共救济的条件及所谓“亲属责任”或家庭责任,到今天还是公共救济中的争论问题。)(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院”或“习艺所”工作;B不能工作的贫民,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包括病患者、老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C失去依靠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包括孤儿、弃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1834年,英国议会

5、对济贫法进行了三点修改:(1)救济设施必须全国一致,各区应分别成立协会,每协会至少设立一所济贫所,而由驻伦敦的委员下乡进行监督,负责拟订章程规则和监督审核帐目;(2)济贫所内给予被收容者的待遇应较一般工作低;“不适合居住”的原则,“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济贫院弄得尽可能像监狱一样”,“在里面建立严厉的和令人生畏的纪律,使穷人害怕,阻止他们进来”。(3)原则上只进行院内救济,废除院外救济。济贫法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意义:1.规定了政府负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2.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懒惰思想)。3.确定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4.济贫法还规定了人们有救济其

6、家人和亲属的义务。(对社会力量的动员和利用——补充)5..对社会工作方法的启示:专人负责、院外救济等。2、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1788年德国汉堡,布希(Busch)。规定:(1)该市设有一个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的救济工作,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1人、赈济员若干人。(2)救济方法是助人自助;对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学习技艺;把病患者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向沿街乞讨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且不使其养成依赖心理。该制度实施13年,颇见成效,后因市民增多,救济人员不足而衰败。2、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1852年爱尔伯福制:(1)将全市分为564区段,每段约300人,其中贫民不准

7、超过4人。(2)每段设济贫员1人。求助者须与济贫员接洽,调查后才给予补助。救济标准必须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每两周调查一次。济贫员为义务荣誉职务,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3)全市每14段为一赈济区,设监察员1人领导区内济贫员,并由区内各段组成赈济委员会,每两周开会一次,讨论全区济贫工作并形成报告、提案,交给全市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市最高救济机构)。优点(贡献):工作机构方面:全市机构上下沟通,监察严密,经常开会,灵活有效。工作区域较小,贫民不多,服务周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