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18147
大小:4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9-15
《第3章细菌感染和免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学习要点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正常菌群定义---人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2.机会致病菌定义---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致病的这类细菌,也可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的原因---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机体产生的疾病。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二、细菌的致病
2、机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强弱,侵入数量及侵入部位有密切关系。1.细菌的毒力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即按一定注入途径,在规定时间内,使一定体重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发生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它主要包括:(1)抗吞噬结构:荚膜、微荚膜等。(2)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介导细菌粘附宿主靶细胞。①分类:可分为
3、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粘附素。②微生物感染与细胞调亡: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能够诱导一种细胞主动死亡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机体控制组织细胞数目,清除无用的、有害的以及异常的细胞,以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其特征为细胞皱缩,细胞质和核固缩,并可出现含有细胞碎片的凋亡小体。(3)侵袭性物质:致病菌产生的,一般对机体无毒性,但可协助细菌定植、繁殖和扩散的一类物质。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是接触依赖性分泌,需较多的蛋白质参与,所分泌的效应蛋白不在胞周间停留,也不被切割,直接从胞质输送到细胞表面或将这些蛋白注入宿主细胞而发挥致病作
4、用毒素(1)毒素的定义:是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害作用的物质。(2)毒素的分类:按其来源、性质和功能作用可分内、外毒素两大类。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性状比较性状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少数为细菌崩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min被破坏160℃,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
5、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中和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3)微生物超抗原:是指许多细菌、某些病毒及关节炎支原体等微生物能产生不同于常规抗原的蛋白质,是一类高活性蛋白分子,能激发过量的以大量T细胞核细胞因子为特征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致病作用,这种毒素蛋白称为微生物超抗原。2.细菌侵入的数量病原菌侵入机体造成感染,还要有足够的数量毒力强,所需数量较少;若毒力弱,则需菌量较大。3.细菌侵入的部位病原菌的致病作用,还需要通过合适的部位侵入机体,才能造成感染。适当的侵入部位是构
6、成感染的重要环节。三、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1.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构成机体天然免疫的组织结构及分子物质有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屏障结构(1)皮肤粘膜屏障:机体防御病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防御机制有①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②分泌杀菌物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2)血脑屏障:是机体血液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一道屏障,可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毒性产物从血液侵入脑组织和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胎
7、盘屏障:是母亲血液循环和胎儿之间的一道屏障,能阻挡母体血液循环中的病原微生物及毒性产物侵入胎儿。吞噬细胞(1)分类: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大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2)吞噬杀菌过程:接触→吞入→杀灭Toll样受体(TLRs):细胞表面天然免疫的一类细胞通道受体及病原模式识别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病原体的特殊成分,并向胞内传递信号,诱导炎症和免疫反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3)吞噬作用的后果①完全吞噬:指病原菌不仅被吞噬,而且被杀死消化。②不完全吞噬:指病原菌虽被吞噬,但未被杀死。体液中抗菌物质体液中
8、的抗菌物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和乙型溶素。2.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胞外菌感染的主要获得性免疫,抗菌机制是:(1)中和细菌外毒素:针对外毒素的抗体又称为抗毒素,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则不能表现毒性,称为中和作用。(2)调理吞噬:分为依赖抗体的调理吞噬和依赖补体的调理吞噬。(3)阻止吸附:sIgA等抗体与病原菌结合,可以阻止病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