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814442
大小:33.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5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化学反应与能量上传:曾前明 更新时间:2012-11-622:00:01201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化学反应与能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反应4Fe(OH)2(s)+02(g)+2H20(l)=4Fe(OH)3(S)的△H>OC.已知① ② ,则a<bD.CO(g)的标准燃烧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H=+566.0kJ·mol-13.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l);DH =-2878kJ·mol-1(CH3)2CHCH3(g)+6.5O2(g) 4CO2(g)
3、+5H2O(l);DH =-286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4.[2012·江门调研]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B.含20.0g的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
4、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H=-57.4kJ·mol-1D.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kJ/mol 2Hg(l)+O2(g)=2HgO(s) ΔH=-181.6kJ/mol则Zn(s)+HgO(s)=ZnO(s)+Hg(l) ΔH=-259.7kJ·mol-15.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
5、(g)+H2O(g)=CO2(g)+3H2(g); △H=+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6.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 (g)+4F2 (g)=CF4+4H
6、F(g)的反应热ΔH为( ) 化学键C—HC—FH—FF—F键能/(kJ/mol)414489565155A.–1940kJ·mol-1 B.1940kJ·mol-1 C.–485kJ·mol-1 D.485kJ·mol-17.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
7、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8.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烧,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4ClO4(s)=N2(g)+4H2O(g)+ Cl2(g)+ 2O2(g) △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中只起氧化剂的作用第II卷(非选择题) 9.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8、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阅读下列有关能源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mol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J的热量。(2)在生产和生活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