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806036
大小:1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27
《关注作业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练习的有效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使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有效,是有效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 有的放矢
2、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如在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
3、数;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
4、用的,将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可能围成方形、圆柱形、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
5、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
6、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作业使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四)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
7、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
8、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让学生养成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五)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