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96055
大小:84.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9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目标从中获得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学重点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再现桃源,理解陶渊明创作目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根据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桃林”图
2、片(播放ppt1-6),让学生欣赏,问:大家有怎样的感受?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它有什么含义呢?投影明确: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课题目和作者。(播放ppt7)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点击“陶渊明”链接到ppt13);2、写作背景(点击“桃花源记”链接到ppt14-15)。三、明确本文的学习内容(播放ppt8)共六方面:课文朗读、字词释义、课文结构、思考讨论、写作特色、文言知识。四、课文朗读第1页共3页点击播放“课文朗读”课件,学生跟读,注
3、意重点字词的读音,领会语气节奏。五、字词释义点击播放“字词释义”课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对各段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解释。(学生汇报)六、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结构。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开端)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发展)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即: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七、思考讨论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2、渔人看到什么景象?(
4、所见: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4、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民风淳朴)5、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暗示桃源是虚构的。)6、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虚构的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联系写作背景理解)8、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笔
5、下的“世外桃源”?(讨论归纳)八、总结全文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九、布置作业1、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2、总结并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课文的结构、主题等)第2页共3页二、写作特色(点击“写作特色”链接到ppt24)(1.详略得当;2.语言优美,通俗易懂;3.想象丰富,曲折回环;4.虚实结合)三、文体知识(点击“
6、文体知识”链接到ppt25-31)(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精华集萃五方面举例说明。)四、课堂总结(播放ppt32)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五、课外拓展(播放ppt33)想象训练:(
7、任选一题)1、我来到桃花源;2、今日桃花源;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第3页共3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