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

ID:58796039

大小:30.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29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怀疑与学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教学设想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教学重点可放在理清文章结构以整体把握文章、先作论

2、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比论证、语言特点等方面。用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

3、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2.布置阅读思考题教师:为了有重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些问题应如何回答。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证?思考题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学生各自阅读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结构层次)的回答。4.学生朗读课文(叫两个学生朗读)5.讲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问: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同学回答毕,教师酌情适当讲评。

4、)讲解:这篇文章有六个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第一段是一句引用:“‘学者先要会疑。’棗程颐”第1页共5页第二段也是一句引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棗张载”这两段全是引用,本文用以提出的文章的总论点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总论点,该怎么说呢?这两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第二部分(3?段)阐明总论点,这是本文的论证部分。这个部分分两层写:第一层是第3?段,第二层是第6段。这两层各围绕什么中心来写?它们和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在课后也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先作论

5、述后提出分论点。2.层进式论证、对比论证。3.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教学过程1.逐段讲解课文第1、2段提问一: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讲解: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提问二: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讲解: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第3段教师:第三段在文章中是个重要段落,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阅读时要多加思考。这段文章一共是

6、四句话:“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②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③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④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对这段文章,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提问一:对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的理解,下面几种看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并列)(并列)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因果)(因果)讲解:D是正确的。因为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7、②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③譬如国难危急的时候⋯⋯),所以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提问二: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第2页共5页讲解: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