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

ID:58790937

大小:13.06 MB

页数:84页

时间:2020-10-03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三节 高血压病第四节 风湿病10/2/20211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变硬,弹性降低分为:1、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2、动脉中层钙化:(多见于老年人下肢动脉)3、动脉粥样硬化10/2/20212动脉粥样硬化本病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动脉壁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有关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的内膜,使血管壁变硬、管腔狭窄。临床上出现心、脑重要脏器缺血的症状。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现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

2、趋势。10/2/20213定义:发生在大、中动脉的内膜,胆固醇类的脂质沉积,刺激纤维的增生,沉积的脂质发生坏死,形成黄色粥糜样物质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分为纤维瘤性斑块和粥样瘤性斑块。10/2/20214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1)高脂血症1、血胆固醇上升发病率↑2、甘油三脂上升发病率↑LDL和VLDL与AS的发生呈正相关,HDL与AS的发生呈负相关。sLDL(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判定冠心病的最佳指标。(2)高血压 其发生率比血压正常者高4倍。一方面可造成内皮的损伤,另一方面造成血

3、管中膜致密化,使LDL移出受阻,从而在内膜发生沉积。10/2/20215(3)吸烟:吸烟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两倍。1、CO浓度↑使内皮损伤,血管壁通透性↑脂质易入。2、血粘度增加(4)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1、血糖升高,可导致脂代谢紊乱,血脂升高2、血胰岛素升高,可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内膜受损;并可降低HDL的水平(5)其他:如内分泌因素、遗传、年龄等10/2/20216二、发病机制:脂源性学说   损伤应答学说炎症学说    平滑肌致突变学说SMC中膜平滑肌细胞 MC单核细胞 SE

4、S内皮下间隙 EC内皮细胞 OX-LDL修饰性低密度脂蛋白10/2/20217二、病理变化(一)基本病变1、脂纹脂斑(早期病变)肉眼:淡黄色条纹(长1-5cm,宽1-2mm)或斑点;镜下: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肌源性泡沫细胞.10/2/20218脂纹、脂斑的形成10/2/20219脂纹、脂斑的形成10/2/202110内皮下间隙有脂蛋白形成10/2/202111泡沫细胞(200倍)10/2/202112泡沫细胞(400倍)10/2/202113(二)纤维斑块肉眼:灰黄色或灰白色蜡滴样斑块。镜下:表面为

5、纤维帽,其下为泡沫细胞。10/2/202114(三)粥样斑块肉眼:黄色粥糜样物质;镜下: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深部为无定形的坏死崩解物,底部和边缘常有纤维组织和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外周有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10/2/202115粥样斑块的形成10/2/202116泡沫细胞胆固醇结晶动脉粥样硬化(低倍)10/2/202117胆固醇结晶10/2/202118动脉粥样硬化的三期大体标本10/2/202119(二)继发性病变:①斑块内出血;②粥样溃疡;③附壁血栓;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10/2/202120①斑

6、块内出血;10/2/202121斑块内出血10/2/202122②粥样溃疡;10/2/202123③附壁血栓;粥样斑块血栓形成10/2/20212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10/2/202125肾动脉中形成胆固醇栓子10/2/202126④钙化;钙化灶10/2/202127⑤动脉瘤形成。动脉瘤10/2/202128(三)主要动脉病变1、主动脉粥样硬化:1、部位:主动脉后壁及分支的开口处。2、病变:病变严重程度依次为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肉眼可见动脉内膜出现各种不同阶段大小不等的纤维

7、粥样斑块和溃疡等病变。腹主动脉易发生动脉瘤。10/2/2021292、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部位: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is动脉环病变:脑血管弯曲、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透过脑血管可见内膜下成串的黄色粥样斑块,切面见血管厚薄不均。后果: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10/2/2021303、肾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肾动脉开口处,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肾梗死,直至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变小、变硬,有瘢痕)。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常见,较严重。较大动脉狭窄,供血↓,致肢体缺血,活动时出现“间歇

8、性跛行”,甚至是坏疽。10/2/202131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1、部位:左前降支多见(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其次是右支(左室后壁、右室大部、室间隔后1/3),左旋支(少数左室侧壁).2、按管腔狭窄程度分级:≤25%为I级26%~50%为II级51%~75%为III级>76%为IV级10/2/202132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一)发病机制冠状动脉供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