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74731
大小:84.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9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平分生命北师大版(2014).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平分生命北师大版(2014)《平分生命》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亲情”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记述了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这是一篇以情节取胜的文章,没有议论,没有抒情,但一字一句地读下来,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打动。男孩为妹妹输血前的犹豫、输血时的安静、输血后的“声音颤抖”、得知输血不会丢掉生命时的兴奋,这些典型的情节展开加上对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等典型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无私无畏、愿为亲人奉献生命的孩子的典型形象,并为读者体
2、会、想象、感受和品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正是因为故事情节层层推进,步步递进,阅读感悟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修正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过程。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文本,课堂上该如何引导三年级的学生读书感悟,亲历一个发现之旅呢?阅读教学要考虑学生特点、文本特性以及阅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系。通常,面对一篇埋有“伏笔”、“悬念”或思想内容步步推进的文章,一个拥有丰富的阅读经验的读者,只要用心,读一遍就能“心知肚明”。而对于阅读经验并不丰富,独立阅读能力刚刚起步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即便十分专注,只读一遍是根本无法识其“庐山真
3、面目”的。究其原因,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还缺乏自主联系上下文,综合分析理解文本内容,深入体会感悟文本内涵的能力,还难以做到将阅读推进过程中所得的每一步印象和认识进行梳理、提炼并整合,难以做到在心中及时“回看”以随时修正阅读认识和感悟。并且,即使他们读上两遍三遍,没有人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自主修正阅读认识和感悟几乎不可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教学《平分生命》一文,要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亲历发现之旅,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文本中走个来回,沉入文本,习得语言,内化情感,悟得方法,并真切地被“震撼”一次。在学生自读课文
4、,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交流初读后的整体感受:“读完课文,你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份怎样的感受?”从学生的整体感受出发,围绕“感动”或“震撼”的初步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细心会文,抓住描写男孩的重点词句读书思考,体会男孩的心理。正如课前预想,无论是男孩做出为妹妹输血决定时的“犹豫”,还是输血时的“一丝不响”,以及输血后的“声音颤抖”,都被学生解读为男孩虽然怕死,却为了救妹妹变得坚强起来。学生很难想到男孩“怕死”,怕的并非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本身,而是自己一旦失去生命,妹妹将没有了依靠——男孩自己要死了,担心的却是妹妹。此时,
5、教师不必急于要学生“悟出”这一层来——学生也确实难以“悟出”这一层。接着往后读,当读到男孩得知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后“郑重其事”地要医生将他的血抽一半给妹妹,愿和妹妹各活五十年时,再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男孩为什么要和妹妹各活五十年呢?学生可能会有些困惑,感觉答案离自己不远,可又说不明白——这种“愤悱”状态当在意料之中,同时又是“启发”的契机。课文的每一部分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抓住了这些内在的联系,就能比较轻松地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当学生处于此时的“愤悱”状态时,及时引导他们联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去关注“
6、相依为命”,关注“唯一的亲人”,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对,各活五十年,男孩就可以一直在妹妹身边照顾她。至此,学生沿着文本的行文线索一路读过来,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律动,因男孩的勇敢和对妹妹的亲情而感动。但是,阅读感悟如果到此为止,那么,在学生心中,男孩曾经的“犹豫”“一丝不响”“声音颤抖”还是因为他怕死,他之所以输血,因为要救的是他的妹妹。为了修正学生的这一不够全面的认识,课堂上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层次的读书感悟,那就是“回看”。通过“回看”抓住人物前后表现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对于三年级学生
7、来说是阅读感悟中的一个难点,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回看”呢?可以一边回顾男孩的具体表现,一边追问:“他输血前犹豫,输血时一丝不响,输血后声音颤抖,真的是因为他怕死吗?当时,男孩心里都会想些什么呢?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怕死?”学生结合男孩要和妹妹平分生命为的是能一直在妹妹身边照顾她,很快修正了第一次的感悟:男孩真正怕的不是自己要丢掉生命,而是自己死了,妹妹就没人照顾,他不能失去妹妹这唯一的亲人,妹妹也不能没有他这个哥哥的照顾。这次,学生的心中不仅仅是被男孩的勇敢感动了震撼了,而真正是被男孩对妹
8、妹无私的爱感动了震撼了。当学生带着这份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课文,就能沉入文字的情之深处,与文本的对话就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共鸣。“回看”还应有第二个层次。读过品过感动过,我们不能忘了这是阅读课堂,是学习阅读,既要悟文,也要习得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梳理一下刚刚经历的阅读过程,懂得读一篇文章要“思前想后”,要学会“回看”,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验过程,才算真正从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在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