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0164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03
《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和肿瘤药物发展史及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癌症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多少年来它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俗称,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肿瘤至今,人类就一直在研究治疗肿瘤的药物,虽然目前还没有理想治疗方法,但相信经过人类的不断努力,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将趋于完美。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耐药逆转剂、反义药物、端粒酶抑制剂等。正文: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
2、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均是一个突变的细胞的后代。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cancer)。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即使致瘤因素已不存在,仍能持续性生长,肿瘤细胞的遗传异常可以传给子代细胞。每个肿瘤细胞都含有引起其异常生长的基因组的改变。肿瘤性增生不仅与机体不协调,而且有害。非肿瘤性增生一般是多克隆性的。增生的细胞具有正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能分化成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非肿瘤
3、性增生有一点的限度,增生的原因一旦消除后就不再继续。非肿瘤性增生或者反应性增生有的属于正常新陈代谢所需的细胞更新;有的是针对一定刺激或损伤的防御性、修复性反应,对机体有利。由于目前仍没有理想治疗肿瘤药物,所以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人群死于癌症。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其中一个克隆相对无限制的扩增,通过附加突变
4、,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亚克隆(异质化),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l)癌基因1)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 2)癌基因是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的能力的基因。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可被多种因素激活。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大都是对正常细胞生长十分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如血小板生长因子(P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核调节蛋白质(如转录激活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周期素、周期素依赖激酶)
5、等。2)原癌基因的激活 3)原癌基因的激活有两种方式:①发生结构改变(突变),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②b.基因表达调节的改变(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基因水平的改变继而导致细胞生长刺激信号的过度或持续出现,使细胞发生转化。③产生突变的信号转导蛋白;④产生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2)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其功能的丧失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多是通过等位基因的两次突变或缺失的方式实现的。(3)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 调节细胞进入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及其产物在肿瘤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如b
6、cl-2可以抑制凋亡,bax蛋白可以促进凋亡,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缺失使DNA损害不能及时被修复,积累起来造成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形成肿瘤,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征。 (4)端粒和肿瘤 端粒随着细胞的复制而缩短,没有端粒酶的修复,体细胞只能复制50次。肿瘤细胞存在某种不会缩短的机制,几乎能够无限制的复制。实验表明,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活性。 肿瘤的治疗●50年代前:主要以草药、单方、验方治疗肿瘤,如黄芪、猪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参等。●70年代:应用配方及复方治疗肿瘤,同时出现中成药“斑蝥”、“鸦胆子油”作为肿瘤辅助药物开始
7、用于肿瘤领域,开启中西医结合时代。●90年代:提取灵芝、樟芝、灰树花、姬茸菌类的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成分,通过调节免疫力来掏肿瘤。现在国家将这类列为准B的保健品。●21世纪:重新对中药配方抗癌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取配方中每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组方,形成西药成份的中药式配方,开辟中医生物疗法全新医学理论。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有了突破,但对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药学家和肿瘤学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