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85409
大小:51.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12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3.9 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劝学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方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1.解释下列词语学不可以已( ) 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虽有( )槁暴( ) 金就( )砺( )则利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 )行无过( )矣2.文段分析思
2、考 ①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②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3.背诵第二自然段。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研读第三自然段,翻译课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三、应用部分(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展示、评价) 研读第三自然段
3、,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加点词语终日()而( )思 须臾()之( )所学跂()而( )望矣 登高而( )招而( )见者远 假( )舆()马者而致( )千里 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 生( )非异()也 2.文段分析思考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 ②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5 3.背诵第三自然段。四、巩固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点评、追踪训练)延伸拓展 下面三段文字,均选自《
4、荀子·劝学》,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5、,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动:端,微言;蝡,微动。意思是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句读。 2.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 ) A.学、动 B.入、出 C.布、美 D.身、己 3.甲文中的“乎”、“曷”可分别用 和 代替。 4.“其质非不美”中的“其”指代( ) A.兰槐 B.芷 C.滫 D.君子、庶人 5.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6、(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6.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5 甲文谈学习的① ,乙文谈学习的② ,丙文谈学习的③ 。 A.①态度与目的,②环境与内容,③作用(或意义) B.①环境与内容,②态度与目的,③意义(或作用) C.①作用与意义,②环境与内容,③态度与目的
7、D.①意义与作用,②态度与目的,③内容与环境 7.甲文运用① 论证,乙文运用② 论证,丙文运用③ 论证,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 A.①对比 ②类比 ③比喻 B.①比喻 ②对比 ③类比 C.①对比 ②比喻 ③类比 D.①类比 ②比喻 ③对比 第二课时答案一、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停止) 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轮 虽有(通“又”)槁暴(
8、晒) 金就(动词,靠近)砺(磨刀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