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7649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6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632 更新时间:2005-8-5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
2、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于是,我大胆进行了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课文配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单纯地学习课文所难以达到的。 激发兴趣,再造想象 心理学家指出:单调的劳动会使人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创造性的劳动,会使人的兴趣与热情经久不衰。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无生
3、命无激情的“输入”,就容易使学生的头脑简单化、程式化,耽与思维。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思维。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再上课时学生带来了“驻守赤壁”、“黄盖献计”、“诈降”、“乘风前进”、“火烧曹营”、“狼狈而逃”等虽不成熟但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插图。“驻守赤壁”展现了东吴的兵马与曹军隔江对峙,互不相让的情景,借助地图明了了两军所处的地理位置;“诈降”一图则贴切地表现了东吴所做好的袭击曹军
4、的准备工作,例如船上扎的稻草人,以及船舱里藏的火药、硫磺等等;当船队乘风冲进曹营后,曹军抵抗不及,“狼狈而逃”,士兵们丢盔弃甲……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表现了自己读文后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里战斗过程,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明白地展现了全文的主旨。显然,这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咀嚼、形象的揣摩、主题的领会,到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劳动的结果。这是一个深化认识,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与课文塑造的形象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形象共鸣,进而进行形象的补充和再造,使形象更为生动、丰满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对
5、课文有了渗透的理解,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不亦乐乎”的感觉和认识,对调动学生乐学语文极为有利。 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教科书里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引起情感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渐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学
6、生对美的追求的过程。 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绵绵柔柔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枫桥夜泊》中对愁眠的“江枫渔火”等等,或娇俏可人,或潇洒泼墨,或萧萧瑟瑟,其情其意尽显于尺幅之中。学生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
7、对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含诗意的领悟。应该说,它是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积极性的结晶。很明显,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个工具,不过这个工具与锄头、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语文这个工具本身长着好些东西,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文道统一。”因此,教师不能把语文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只满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8、,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创造能力。 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课文是“主”,配画插图只是“宾”。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