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

ID:5865169

大小:4.28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7-12-14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_第1页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_第2页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_第3页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_第4页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多媒体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邱县梁二庄中心卫生院王剑一、概念腹泻病(diarrhealdisease)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庄会议把腹泻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在儿科临床腹泻的定义是:每一不同个体较之平日习惯相对而言粪便中的液体成分粪便量增加排便次数(一)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acut

2、e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2个月;3、慢性腹泻病(chronic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个月以上。(二)临床分类1、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症状性腹泻病、过敏性腹泻病等。二、流行病学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1986年对广东等七省妇幼卫生示范县及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年

3、发病率为201.46%,平均年发病次数为2.01±0.03次/人,平均死亡率为0.51‰。1988年21省入户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为每年0.86-3.9次/人,平均为每年2.5次/人。5岁以下儿童发病:13亿例次/年儿童发病率高儿童死亡率高<5岁儿童死亡例数:320万/年发病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发生于6、7、8月,为夏季腹泻,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期发生于10、11、12月,为秋季腹泻,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毒,其危险因素是:①1岁以内婴儿;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

4、;⑤饮用水不洁;⑥禽畜放养。三、病因学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分为:①感染性:多见,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②非感染性:包括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侯等因素引起的腹泻。(一)易感因素婴幼儿易患腹泻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2、机体防御功能差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

5、细菌杀灭能力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l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3、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l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急性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有:轮状病毒肠毒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志

6、贺菌属空肠弯曲菌1)病毒感染:80%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20世纪70年代国外证明了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otavirus)、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oxsakisvirus、埃可病毒echo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adenovirus、诺沃克病毒Norwalkirus、冠状病毒、星状和杯状病毒等)。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①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能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理,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a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

7、C)为最早发现的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菌侵人肠道后,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粘膜微绒毛破坏,皱壁萎缩变平,粘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道。b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t,ETEC)致病菌粘附在小肠上皮刷状缘,在细胞外繁殖,产生不耐热肠毒素(Mileoxin,LT)和耐热肠毒素(stableoxin,r)引起腹泻。c侵袭性大肠杆菌(entdnvasveE.coliEIEC)致病菌直接侵人小肠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粘附和侵入结肠粘膜,导致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

8、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O抗原有交叉反应。d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rrhagicEcoli,EHEC)致病菌粘附于结肠产生与志贺杆菌相似的肠毒素(vero毒素),引起肠粘膜坏死和肠液分泌,致出血性肠炎。e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sggregativeE.colt,EAEC)致病菌以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