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

ID:50582842

大小:10.70 MB

页数:119页

时间:2020-03-14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_第1页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_第2页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_第3页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_第4页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腹泻规范化诊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急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技术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科游洁玉概念腹泻病(diarrhealdisease)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庄会议把腹泻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在儿科临床腹泻的定义是:每一不同个体较之平日习惯相对而言粪便中的液体成分粪便量增加排便次数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acutediarrhealdisease):

2、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2个月3、慢性腹泻(chronic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个月以上。临床分类1、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症状性腹泻病过敏性腹泻病等.流行病学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1986年对广东等七省妇糼卫生示范县及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年发病率为201.46%,平均年发病次数为2.01±0.03次/人,平均死亡率为0.51‰

3、。1988年21省入户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为每年0.86-3.9次/人,平均为每年2.5次/人。5岁以下儿童发病:13亿例次/年儿童发病率高儿童死亡率高<5岁儿童死亡例数:320万/年发病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发生于6、7、8月,为夏季腹泻,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期发生于10、11、12月,为秋季腹泻,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毒,其危险因素是①1岁以内婴儿,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⑤饮用水不洁,⑥禽畜放养。易感因素婴幼儿易患腹泻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

4、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易感因素2、机体防御功能差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lgM、l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3、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l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

5、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急性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有:轮状病毒肠毒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2、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指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能解释的腹泻,即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

6、肠炎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1)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积滞引起腹泻。2、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小肠黏膜

7、形态学小肠黏膜有两种主要结构:绒毛:主要由(90%)高柱状吸收性细胞(肠上皮细胞)所覆盖,具有刷状缘;杯状细胞隐窝细胞:主要由无刷状缘的矮柱状分泌性细胞所覆盖刷状缘(微绒毛)细菌位点细胞间紧密连接小肠黏膜肠细胞的防御屏障:1-生理性防御屏障(粘液、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2-细菌屏障(菌群)3-免疫屏障(分泌型IgA)发病机理:粪--口传播感染动物感染个体食物易感个体水轮状病毒轮状病毒腹泻的致病机理轮状病毒侵入吸收性微绒毛的肠上皮细胞但对隐窝细胞没有影响病毒复制并且被感染的肠上皮细胞被破坏轮状病毒腹泻的致病机理1-感染的吸收性肠上皮细胞死亡导致区域性上皮

8、细胞破坏及绒毛变短2-被破坏的吸收性上皮细胞很快被来自于隐窝的细胞所替代由不成熟的非吸收性的分泌性细胞所覆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