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

ID:58635582

大小:1.75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7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_第1页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_第2页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_第3页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一、教学分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中,重点就是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制法,“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实验之一,教材中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是经典的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学生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也已经学会根据反应药品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但面对一些以氧气制取装置改进作为情境的实验探究题,处理时存在一定难度。本堂课重点用生活中的物品---茶杯组装出了氧气的发生和性质验证一体化装置进行实验,并重点针对这套装置

2、展开教学,让学生真实看到用“变了样”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在“亲眼所见”的基础上对装置及操作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通过创新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学生温故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氧气的常见化学性质。2.通过自主互助、交流分享和反思评价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化学反应装置的多变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有趣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

3、取及其反应装置的选择、氧气的常见性质。难点:用化学的眼光分析改进后装置,并提炼出解决装置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视频】鱼贩在水中加一些白色颗粒来防止鱼死亡。猜测白色物质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实验】证明白色固体遇水产生了氧气【资料展示】过氧化钙的信息产生兴趣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学生实验学生阅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找有效信息环节一: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气?【问题2】其中哪些被常用于实验室制氧气?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问题3】实验室制氧气的不同方法应选用怎样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是什么?学生回忆学生填写学案学生代表讲解唤起原有知识引发思考,渗透分类的思想环节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整合实验【仪器展示】展示氧气的制取--性质验证的一体化装置,简单介绍装置的获得跟使用方法。【实验展示】促发双氧水分解出氧气,进行蜡烛、木炭、铁丝、硫磺在氧气中的燃烧【问题1】哪些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何共同点?【问题2】硫燃烧产生的气体为什么一定要尾气处理?还有哪些气体也需尾气处理?学生观察并思考学生观察记忆学生总结激发兴趣教师示范引导学生

5、规范渗透元素的思想环节三:一体化仪器的优缺点【问题1】结合该套装置,说说相比较于书本装置,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改进后体现了什么优势?【问题2】你觉得这套装置还可以怎样改进?【问题3】你觉得这套装置还有哪些应用?学生观察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交流学生思考、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和联想环节四:趁热打铁,巩固提升【及时应用】下图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1)仪器Y的名称是。(2)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用于试验时的主要优点是。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3)

6、做氧气的性质试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①铁丝燃烧。Z为水,其作用是。②硫粉燃烧。Z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③蜡烛燃烧。Z为,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回顾,思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新的问题情境构建解决一般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所组合成的氧气的制取--性质实验一体化装置进行实验,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实验装置的优缺点的讨论,最后一起构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动脑,用多变的思维来审视我们的化学,审视我们的世界!学生回味引导

7、学生感受真实的化学,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六、教学反思在平时教学中,探究氧气的性质需要较多的氧气,书上用催化分解双氧水制氧气并进行收集再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时,我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对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进行了改进,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制作了氧气的产生及氧气性质验证的一体化装置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很大程度提高。我觉的这套一体化装置的使用有以下优点:1、装置轻便,使用方便。利用一套装置完成了氧气的制取与氧气的系列性质实验,减少了课前收集多瓶氧气等重复性工作,使实验变得更简便,更

8、高效。2、反复利用,节约药品。反应过程中实现了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分离,在进行下一个班级教学时,还可以继续使用,而混有二氧化锰的水泥球则可以一直循环使用,大大节约了药品。3、产物检验,及时明显。在盛液盘中添加检验产物的试剂,可以在反应时直接看到明显现象,既避免了反应后再去检验产物的繁琐,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新物质的生成。4、尾气处理,绿色环保。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可以通过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