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

ID:58584975

大小:332.5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0-18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大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相学版课程论课件word版本绪论:师范生为何学习“名师”的教育学解读:什么是“名师”?“名师”与“新手”的区别何在?衡量“名师”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名师”成名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你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你想当教师吗?你现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课程(知识-活动-经验)什么是课程?为何研究课程理论?怎样看待课程现象?怎样有效进行课程实践?教学(间接认识-行为方式)什么是教学?为何研究教学理论?怎样看待教学现象?怎样有效进行教学实践?理论(知识-观念-思维)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实践(行动-操作-方法)2、本门课程的

2、性质与教学时间?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与目的?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简介?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要求?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与考核?3、本门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时间:高师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属教育学类课程,由教育学专业教师任课,课程的学科背景是“课程和教学论”,以“教学论”为主。4、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与目的教师的日常工作:课程与教学工作是教师职业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课程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的专业能力:课程与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构成.它表现为课程与教学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其中,认识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最终目的。5

3、、师范生的学习目的课程与教学的能力:非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学习课程与教学的有关理论,最终目的是为发展课程与教学的能力。认识活动与认识能力:“课程与教学论”主要解决课程与教学认识方面的问题。本课程目标应定位于发展师范生对课程和教学实践的认识能力,但这不等同于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的认识能力。实践活动与实践能力:“课程与教学论”应立足于课程与教学实践,立足于师范生课程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6、学习的总体目标: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能力。7、学习的具体目标:能识记并领会课程与教学

4、的基本概念、能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能说出和领会课程的要素、类型和结构、能说出和领会教学要素及教学活动逻辑必要条件;能说出和领会教学的基本程序、能运用教学的基本方法、能综合运用教学准备策略;能综合运用主教行为策略;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8、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策略与方法课题一:课程的本质观——对“课程是什么”的追问与应答一、课程的词源考察(一)汉语:始见于唐宋间。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全句的喻义是:“伟大的

5、事业,乃有德者维持”。孔颍达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及其喻义“伟业”。其涵义就十分宽泛,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这里的课程含有所分担的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等朱熹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二)英语:在西方,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currere”是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则是名词,原意为

6、“跑道”(race-course)。斯宾塞使用的“curriculum”原意为“静态的跑道”,过多强调了课程作为静态的、外在于学习者的“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的层面,相对忽略了学习者与教育者动态的经验与体验的层面。1在当代的课程理论文献中,许多课程学者对“curriculum”的词源“currere”表现出浓厚兴趣,因为“currere”原意为“跑的经历与过程”,它可以把课程的涵义表征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与名词的“课程”“curriculum”相比,“currere”是“过程课程。“跑”与“道”——是“制度文本”还是“再造

7、文本”对“跑道”的理解——有人把重点放在“道”上,有人放在“跑”上。从“道”上理解课程,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设计的轨道。究其实质,这一定义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的规定与规范——“制度文本”。从“跑”上理解课程,课程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究其实质,这一定义倾向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再造文本。这种分歧根源于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课程定义的复杂化。不同的价值取向分析在教育中,”人“和”物“,哪个是终极目的?在教育中,课程是为了”教“还是为了”学“?在教育中,课程是的“目的”还是“手段”?课程是什么?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必然得出不同的答案

8、或结论。你认为⋯⋯。二元对立:“见物不见人”、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二、典型的课程定义解析课程即教学科目(学科):强调系统化的知识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