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

ID:5857122

大小:2.95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7-12-14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_第1页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_第2页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_第3页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_第4页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生素各论2012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ibiotics)讲授内容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三、细菌的耐药性四、青霉素类抗生素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六、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的-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酶烷酸(6-APA)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1.化学结构:β-内酰胺环2.抗菌机制:结合PBPs,抑制细胞壁合成

2、。(1)抑制转肽酶的活性,致胞壁缺损崩解,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菌体死亡(2)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影响,故对人毒性较小。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葡萄球菌给药后的葡萄球菌三、细菌的耐药性1.产生水解酶β-内酰胺酶---药物水解(水解机制)例如: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2.酶与药物牢固结合---阻止药物进入靶位(牵制机制)例如:广谱青霉素类;第ⅠⅡ代头孢菌素3.PBPs的改变例如: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葡菌,MRST新的PBPs(PBP2α)PBPs量增加PBPs亲和力降低4.细胞

3、壁和外膜通透性下降外膜孔道蛋白(Omp)5.增加药物外排6.细菌缺乏自溶酶(金葡菌)四、青霉素类抗生素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4.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的青霉素青霉素V耐酶的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羧苄西林抗G-杆菌的青霉素美西林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性质]干粉稳定(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4、体内过程】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肌注(t1/20.5h)或静滴。普鲁卡因青霉素(水悬剂t1/224h)苄星青霉素(油剂t1/215天)2、分布:脂溶性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分泌。【抗菌作用】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1.G+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2.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3.螺旋体:梅毒、钩端、

5、回归热螺旋体等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内酰胺酶不稳定。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病白喉、破伤风+抗毒血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G+球菌→G-球菌→G+杆菌→螺旋体→放线菌→【临床应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表现: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死亡率10%)防治:(1)询问过敏史;(2)皮试;(3)专用注射器

6、,药物新鲜配制;(4)避免饥饿时注射或局部用药;(5)作好抢救准备——首选肾上腺素1.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2.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3.停药3天以上重作皮试;4.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5.新生儿用青霉素,皮试?4.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2.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3.其他局部刺激、高血钾、高血钠等青霉素G的特点:优点:①杀菌作用强;②毒性低;③价格便宜。缺点:①不耐酸、不可口服;②不耐酶、耐药金葡菌>

7、90%;③可引起过敏性休克。4.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的青霉素青霉素V耐酶的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阿莫西林广谱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羧苄西林抗G-杆菌的青霉素(抑菌)美西林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第二代: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孟多、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菌必治)头孢他定(复达欣)、头孢克肟(世福素)头孢哌酮(先锋必)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马思平)、头孢利定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抗菌谱广,作用强2.对-内酰胺酶稳

8、定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第一代头孢菌素1.体内过程:组织穿透力差,脑脊液浓度低;2.抗菌谱:对G+菌(含耐药金葡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3.酶稳定性:对青霉素酶稳定4.不良反应:有肾毒性1.抗菌谱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逊;G-菌比第一代强;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厌氧菌部分药物有效2.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3.肾毒性较第一代降低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1.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t1/2延长2.G+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G-菌: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铜绿假单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