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538186
大小:39.0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0-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地翻译课文。2、能在梳理和理解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背诵课文。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4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1、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代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体例为体。《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
2、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注音: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3、朗读课文,对文中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作些了解,谈谈你对他们的初步印象: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
3、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4、我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的正面例子:我国历史上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第1页共9页5、我的疑问:二、课堂助学(一)导入: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以敢于进谏和雄辩著称的谋士,他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为齐国的称霸立下了赫赫功劳。他就是邹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邹忌,一起去感受一下他雄辩的智慧。(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战国策》完成“课前导学”1(四)解题:1、课题中“讽”是什么意思?“纳谏”又作何理解?2、交流对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认识。(五)朗读课文:1
4、、正音(完成课前导学2)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3、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六)研读课文第1节。1、自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对难于理解的词句进行勾画。2、学生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教师提示本段中的重点的实词、虚词:修()昳丽()朝()服()衣冠孰与()孰视之()弗如()窥镜()美我()私我()而形貌昳丽()而复问其妾()齐国之美丽者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暮寝而思之()自以为不如()重点的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5、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指名翻译课文第1节。4、思考并讨论:第2页共9页(1)用的言一段的主要内容。写忌从妻、妾、客自己比徐公美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的起。(2)忌王的起因是什么?(与徐公比美)(3)此段从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三答,非常精彩,他身份不同,想法不同,气也各不相同。朗分用怎的气?什么要用的气?“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句,一其妻,二其妾,三其客。要出忌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出融融的恋之情,是情地,反映了妻夫的偏;“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
6、出畏怯的拘之意,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出阿奉承之情,用述句,比妾的反句,气更了,是因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4)揣摩下面的文字,段描写表了人物怎的活,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明日,徐公来,孰之,自以不如;而自,又弗如甚。暮寝而思之⋯⋯”(5)忌从件事情中悟出了怎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出他怎的性格特点?忌到凡是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些献媚好的假。从自己受蒙蔽,一步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一推断入情入理,表了忌的明智、精的性格特点。5、朗、背。三、堂1、解加横的:形貌昳()朝服衣
7、冠()何能及君也()自以不如()暮寝而思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一多修: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孰之,自以不如()3、翻下列句子:(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忌不自信,而复其妾曰。(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四:后巩固1、完成学案第一。2、背文。第3页共9页第二课时一、课堂助学(一)复习而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第1节)2、课题中“讽”是什么意思?3、邹忌进谏的缘起是什么?(二)研读课文第2节:1、自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对难于理解的词句进行勾画。2、学生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
8、解答学生疑问。教师提示本段中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入朝()诚知()皆以()美于()徐公莫()不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