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

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

ID:58537678

大小:68.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21

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_第1页
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_第2页
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_第3页
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教案 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范进中举》执教者:上海市傅雷中学李岭教学目标:1、品读人物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探究社会意义。2、赏析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感悟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教学重点:赏析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教学难点:探究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和庸俗势利的社会对人物灵魂的戕害。课前准备:1、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及工具书,扫除白话小说中字词的障碍;2、了解作家及背景材料;3、熟悉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整体把握文意,能初步认识人物形象;4、交流预习作业,释疑解惑,确定

2、本文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今天我们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去认识封建社会中的另一类知识分子——范进。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这篇小说,解决了一部分问题。针对大家学习的兴趣点和困惑点,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以下内容(PPT显示学习目标)1、学生速读全文。2、请学生齐声朗读文题,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进行扩写。(教师引导:把简单的陈述扩展成比较具体、生动、有一定细节描写的句子。)二、选点品读、赏析1

3、、请学生朗读第四段,思考后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2、请一位学生示范,读范进发疯期间说的两句话:A、“噫!好了!我中了!”B、“噫!好!我中了!”第1页共3页3、学生评一评、读一读、议一议。(师建议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角色体验,关注标点符号及语序,揣摩人物心理,探究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4、教师引导:范进“中了”,哪些方面“好了”?学生在文章中寻找并筛选相关信息,组织语言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有如下方面的发现:A、范进身份、地位、家境等“变好”了;B、胡屠户对范进的称谓、对范进长相的评价、送的贺礼、面对范

4、进时的举动等“变好”了;C、众乡邻、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变好”了。5、师继续追问:范进中举引发了他自己及身边人的变化。在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的“变”中,始终“不变”的是什么?从中你体验、感悟到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可能有如下思考:在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的变化中,始终“不变”的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思想本质。从中可见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炎凉世态。)6、教师引导:在刻画人物的众生相时,吴敬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从而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除了运用对比的手法外,小说还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试举例

5、说明。学生讨论、交流(可能产生如下发现:夸张手法。例如:“(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一拍、一笑、一说、一跌”等几个动作,把范进狂喜而疯、昏厥倒地的情景突现出来,讽刺了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害的范进;又如:胡屠户在大家的再三劝说下,鼓起勇气去打了发疯的范进一个嘴巴,“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胡屠户相信举人老爷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打不得的。现在他尽管是不得已而“打”之,那手还是再也“弯

6、不过来”了。这一段夸张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的迷信无知、趋炎附势的品性突现了出来。范进被打清醒之后,在回家的途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处细节描写,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胡屠户为他的“贤婿老爷”扯衣裳后襟时,次数之多,态度之虔诚,一个庸俗势利的市侩形象跃然纸上,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设计意图: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范进第2页共3页中举前、后,人物的“变化”,关

7、注夸张手法的运用,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把握人物性格,探究小说的主题,感悟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三、总结提升《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作者以传神的细节、鲜明的对比、极度的夸张来刻画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把封建科举制度下人性的丑恶、世态的炎凉以及科举制度的腐朽全都揭示了出来,其讽刺艺术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却又隐而不露。让我们以《范进中举》为引子,进一步走进《儒林外史》,去感悟这部旷世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不断地发展阅读兴趣,丰富思想认知。)四、拓展迁移1、推荐阅读:《儒林外史》(第三回)2、课后练笔:范进中举后

8、,他的生活状态、社会地位变“好了”,请你在想象的国度里,帮他策划一下:在他有生之年里还有可能演绎出怎样的故事。(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所积累的知识、语言、思想,转化成自己的言语技能,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